【但是還有更多的起義軍並沒有因此而動搖——或者說,至少在目前,起義軍的主力也並沒有因此動搖。】
【這裡的起義軍主力,特指李自成和張獻忠。】
【高迎祥身死後,他的餘部直接選擇投奔李自成,並且推舉李自成為第二任“闖王”,繼續征戰;而張獻忠所部,則依舊在中原地區作戰,雖然在高迎祥之後他就成為了中原地區的朝廷軍隊的主要目標,但是他依舊多次獲勝。】
【還是那句話,高迎祥這個目標選擇固然有效,但是起義的根本並不是在於哪個人或者哪些人突然腦子不正常,或者莫名其妙有了巨大的野心,而是因為百姓們活不下去。】
【隻要不解決這個根本問題,那麼起義的隊伍就會是源源不斷的。】
【民不畏死何以死懼之?】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這些話其實早就已經講過,如今不過是又一次說了出來。
頭腦清醒的皇帝們對此其實都心知肚明,當然,如果是他們當政,那自然也不會放任天下到了這般地步——可是要是讓他們因此就承認農民起義的合法性和正當性,那就不可能了。
作為對此深有體會的朱元璋也歎道:“百姓們確實如此,隻要能活下去,誰會做這樣的事情?這還是日後的大明出了問題……不過,當朝廷招撫的時候,也還是不要從賊為好啊。”
百姓們是個什麼情況,朱元璋可以說是比九成九的皇帝都更能夠明白和理解。
哪怕是很多開國皇帝,對百姓境況和心理的了解也比不上他。
誰讓他就是親曆者呢?而一部分開國皇帝雖然卻並非是親曆者。
他知道,百姓們走到這樣的地步,甚至農民起義的浪潮越來越高漲,儘管朝廷如此不斷鎮壓也沒有效用的根本原因所在——雖然他深刻覺得,是大明朝廷在那個時候從一開始就沒有給出足夠的重視,但是話又說回來,大明朝廷當時的做法其實也就是正常的應對常規賊寇流寇的方法和態度。
這方麵如果不從後續發展上說的話,其實也並沒有多少可以指摘的地方。
平常地方上出現民變,出現賊寇流寇,不就是這麼個章程麼?
除了天縱奇才,或者已經知曉後續發展的上天眷顧之人,剩下的人,又有幾個能夠從一開始的民變,預料到後來這樣席卷半壁江山的烽火?
沒有人。
而顯然,他也不可能苛求大明日後的朝廷官員一定要存在天縱奇才——這樣的人才,從古至今,有超過十個嗎?
同樣,他也不可能指望朝廷中乃至皇帝本人能夠獨得上天垂憐,提前知曉天機,這更是做夢。
因此,朱元璋固然非常不滿於大明日後竟然不能迅速對這一場即將蔓延至整個天下的民變給予足夠重視,可他也清楚,絕大部分朝廷,在這種情況下,都應該是這樣的應對流程。
哪怕是他自己現在也是如此。
隻不過,他或者其他時期的大明能夠成功鎮壓下去,歸根結底在於,願意參與民變的百姓並沒有那麼多,而且百姓們也都還有活路,隻要朝廷鎮壓的同時還招安,那麼分化這些賊寇就會輕輕鬆鬆。
而故事中的大明呢……百姓們那是真的已經沒有活路了,走投無路的人,做什麼都不奇怪,更何況他們當時怕不是深恨著朝廷,做夢都想著要把朝廷搞死。加之朝廷連招安都給不出來讓人能夠滿意的待遇,不能讓這些願意歸降的人安安穩穩活下去……
所以,最終一直都不能鎮壓下去,也並不奇怪。
事實上,雖然現在在講起義軍遭遇挫折,大明終於等來了夢寐以求的轉折——看樣子,高迎祥的死也隻是一個開始,很快就會有更多的起義軍被鎮壓下去。
但是朱元璋心中卻並不為此而如何高興。
——這不是因為最開始對這一場農民起義的介紹,說他們“推翻了大明”之類的;而單純就是朱元璋這樣一個久經沙場的人的本能警覺。
這一次的轉折,這一次的低穀,或許隻不過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寂靜,是最終最可怕的力量出現前的一個短暫安寧。
大明……
但是朱元璋也堅決不承認這些百姓起義的合理性正當性——這就是賊寇,這些百姓自打從賊並且不願意接受招安開始,他們就是賊寇!
【當然,不管如何,明朝朝廷是應該感到高興的,因為他們確實迎來了自己想要的轉折——不隻是指高迎祥被俘一事,還有後續的發展,起義軍的活動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中,開始陷入低穀。】
【崇禎十年,李自成所部在陝西、寧夏、甘肅一帶活躍,而張獻忠和以馬守應為首的革左五營、曹操羅汝才、闖塌天劉國能等人組成的主要力量,則活躍在河南、湖廣、安徽等地。】
【麵對這種情況,朱由檢覺得應該精心挑選一個人才來統轄此事,於是,他選中了宣大總督楊嗣昌擔任新的兵部尚書,而當時的楊嗣昌鄭因為父親楊鶴病逝而丁憂在家——沒錯,這是楊鶴的兒子。】
【話說楊鶴之死,其實就是在之前官員彈劾他“主撫誤國”,然後戰事確實不利,於是朱由檢就立刻把他下了大獄,隨後充軍袁州,崇禎八年,楊鶴就死在了袁州。這地方就是現在的江西宜春市那塊兒。】
【隨後,他兒子楊嗣昌上表朝廷,請求朝廷加以撫恤,但是明朝朝廷並沒有答應撫恤,隻是恢複了楊鶴的官位。】
【楊嗣昌就從崇禎八年九月份開始守孝丁憂,直到現在。】
喜歡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