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小後,楚飛的“硬度”再次提升。
此時楚飛外表納米液金的硬度,已經超乎極限,更有超維技術輔助,大地在楚飛麵前好像水麵一般,可以自由穿梭。
隻一天時間,楚飛就來到了八百公裡深度。
此時壓力已經逼近三十萬個大氣壓了,超過預期――按先前的估計,1000公裡深度才能達到三十萬個大氣壓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大地內部物質密度增加了,導致壓力增加。
越是深入大地,高密度金屬物質越多,加上本身壓力的擠壓,導致此時周圍的平均密度已經達到7克/立方厘米,接近鐵的密度了。
楚飛大概估算一下,深入一千公裡的話,密度能達到9克的樣子,密度會超過銅,而壓力也將達到40萬個大氣壓力。
此時楚飛也感受到了吃力。
這一刻,楚飛忽然有個疑問:這大地下麵,真的有曾經薩隆文明存在的痕跡嗎?
可想想已經到了這個深度,再堅持一下吧,來都來了。
其實薛星宇等人也建模分析過了,認為可能性很大。
按照最近的、最理想的情況分析:當年的薩隆文明可能在大型礦山上建立了類似種子庫這樣的設施,但後來因為大地沉降,礦山逐漸降到了地殼內部。如此也能解釋為什麼找不到通道痕跡。
當然這是最理想的情況,實際情況如何,誰也不知道,所以這次探索依舊是一次賭博。
一邊前進,楚飛一邊嘀咕:“彆人的賭石最多幾米大小,我這賭石起步都是十公裡大小。”
隨著深度增加,楚飛的速度越來越慢。
從地表到八百公裡深度,楚飛用了一天時間;
但從八百公裡深度到一千公裡深度,楚飛用了半個月。
這一路上,可以說是一路走一路修行。
當終於抵達目標的礦山後,楚飛緩緩向礦山內鑽入,同時利用聲波對四周偵查,還有利用透視能力掃描四周。
忽然,楚飛一愣,聲波偵查發現礦山內部有規規矩矩的東西,明顯是人造物!
中大獎了!
楚飛大喜,隨後激動不已。
隻是隨便找了個比較適合探索的“礦山”就有發現,那剩餘的呢?
思考中,楚飛已經開始集中聲波仔細偵查起來。
就目前來說,想要探查十幾公裡的高密度的礦山,聲波依舊是最好的手段。那透視的能力,在當前環境下要打個對折。
通過不同頻率的聲波,楚飛漸漸將眼前這座礦山的情況摸透了。
十幾公裡的一體化礦山中,零散分部著7個大小不一的“足球”,那是一種正六麵體組合而成的“近似球形空間”。看上去很像是足球烯的超級放大版。
最大的150多米直徑,最小的也有五十來米。
不用說了,這肯定是人造物。而在啟明星上,除了炎黃人之外,就是22億年前的薩隆文明。
這個發現,讓楚飛驚喜莫名。保存了22億年的文物啊,竟然真的存在。
22億年,這可是足夠海枯石爛的時間了。
“看來當年薩隆文明還真不一般!”越是了解,楚飛對於這個所謂的薩隆文明就越是震驚。
雖然薩隆文明到全員轉變成為聖靈的時候,都沒有踏入星際時代一步,但他們卻已經獨霸自己的恒星係。
嚴格來說,薩隆文明是太空文明巔峰、距離星際文明隻有一步之遙,而且是一個發展了百萬年的文明。
而根據楚飛接觸到的炎黃文明資料看,其實太空文明和星際文明之間差距的,就是星際旅行這個技術。
而掌握了星際旅行技術的文明,戰鬥力、科技水平不見得就全麵超過太空文明。
薩隆文明就是這個例子。薩隆文明在超維屬性、物質結構等方麵的研究,甚至超過炎黃文明。楚飛之所以能從薩隆文明的技術中獲得靈感,是因為有些技術真的很牛。
不說彆的,全員靈魂化、構建全球化的秘境,躲避恒星爆炸,這種技術和手段,幾乎就是舉國飛升的現實版。
彆管曾經的薩隆文明為了這個技術犧牲了多少人、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就說這個技術牛不牛吧。
現在,楚飛似乎又找到了一個寶藏。
身影在堅硬的礦山中穿梭,楚飛很快就來到最近的空間旁邊,眼下這個空間隻有53米的直徑,近距離觀察能發現隱隱有些變形,但整體狀態良好。
將周圍的岩石清理少許,楚飛打開一點光芒,看到了銀灰色的表麵,表麵已經出現一層層鬆散的片狀碎屑。
用手撚了一下,楚飛就知道,是碳元素。而根據電磁感知等的探查可以知道,這個球形空間的外殼,是某種類似碳纖維的造物。之所以是一層層的,是因為用了複合技術,這是多種碳元素材料構成的。
隨後楚飛啟動透視能力,但發現透視能力失效了。
失效的原因,就是因為眼下這個空間的外壁采用了複合結構,一層層的不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