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陳雲開親自督陣,長劍營各部兒郎很快按照番號和序列,開始沿著三岔河向北進發。
這裡要說明一個重要的時代背景。
自天啟元年廣寧之戰爆發後,因為老奴的決斷,廢棄了廣寧城,使大明失去了對周邊蒙古部落的壓製力後。
也使得廣寧及周邊諸多區域,包括三岔河西岸地區,基本都成為了無人區。
哪怕三岔河東岸,也沒什麼人煙。
加之此時,這些留守的兩黃旗精銳,他們注意力一直放在西邊的遼河方向,以確保沒有明軍過來追擊。
又怎可能想到南麵方向,陳雲開竟會走海路過來,直接朝他們逼過來呢?
所以。
現在陳雲開行軍的防衛壓力並不大,隻需派人摧毀沿途的韃子驛站、哨所便夠了,便沒人可以發現他主力的行蹤。
但行軍的防衛壓力雖不大,行軍壓力卻有點大。
一百多裡地。
以長劍營兒郎的素養,一天一夜肯定能趕到,但那就沒有休息時間了,這肯定不可取。
而三岔河河道雖然很多中船都可以開進去,也沒什麼太大壓力,但思慮再三,陳雲開還是沒有選擇把所有中船都開進去,而是隻開進去了四分之一左右。
主要陳雲開對海船進內河河道是真有陰影!
曆史上。
‘國姓爺’鄭成功打的南京之戰,真的是有大概率可以擊敗清軍,重塑天下的!
哪怕他不能徹底擊潰清軍主力,但劃江而治是真有很大希望的。
奈何。
國姓爺在長江上的戰船上,裝了太多部屬的老婆孩子,而國姓爺的船又都是海船,是尖底船,長江水域水流又急,尖底船平衡性差很多。
各種不可描述的原因一疊加,又被清軍抓住了把柄,便直接引發了連鎖反應,國姓爺大敗!
從而。
徹底失去了再反攻神州本土的可能!
陳雲開此時自是要深刻的吸取這等可怕教訓!
甚至。
哪怕這些中船運送物資更省事,陳雲開卻都不讓他們運,而選擇人力畜力來運!
隻把這些河道中的中船當成移動炮台的!
就是為了防止到時出現變數,引發連環踩踏效應,從而一發不可收拾!
哪怕陳雲開是穿越者!
此時!
他想的第一要務也是先為失敗後做準備,失敗了該怎麼辦,而不是所謂的一股腦必勝的!
畢竟!
騎兵對時代的壓製力,依然如日中天!
你可以在戰略上輕視他們,但如果你敢在戰術上輕視他們——那你墳頭草三尺高了也真怪不得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