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知笑看著桌上的地圖。
“超前的觀點理念,隻會受到當時之人的謾罵質疑,甚至被深惡痛絕。”
“你怎麼知道,到秦朝大統一之時,世人對他就是完全的讚美感激?”
小明疑惑:“為什麼不是?”
“因為秦朝隻存在了14年。”
“!!!隻有14年?!”
小明整個身體都閃了一下,足以見得其震驚。
“擁有橫掃六國的實力,怎麼可能隻存在14年?!”
它翻遍了腦中的傳承記憶,依舊找不出相似的隻言片語。
葉知沉吟片刻。
“這個嘛,還要說回商鞅之死。”
“首先你要明白,這是一個不存在精靈,矮人,神明和魔物的世界。”
“隻有一群沒有魔法天賦的普通人類。”
小明不滿的反對:
“怎麼可能,沒有魔法,人類連壯碩一些的牛羊都打不過!”
“你先聽我說完。”
葉知將它按回去。
“反正,這些人安安穩穩活了上萬年,自行發展出了文明。”
不顧激動得嗚嗚叫的小明,他繼續說道。
“因為不存在個體偉力,這個世界的群體力量是極大的。”
“商鞅隻懂變法,不通政治,嚴苛的連坐製度惹得民間怨聲載道。”
“法律對貴族不存在包庇,又惹來了貴族的怨恨。”
“貴族、平民兩邊都不討好,當唯一支持他的秦王死後,自然被牆倒眾人推。”
“他的死亡是必然,並且在嚴苛法律存在期間,都不會得到世人的感激。”
小明本想反駁人類沒有神明啟蒙,卻能發展文明的天真思想。
卻不知不覺中被故事帶了進去。
它忍不住催促。
“然後呢?明明當時的秦王在大力支持商鞅,說明他也能看懂商鞅的苦心。”
“他死之前不該留好後路,保護商鞅的變法繼續推行嗎?”
商鞅死前,變法其實並沒完全實現。
如果能讓商鞅一直活到老死,跟進變法。
以他先進的思想和長遠的目光,或許就能改變秦朝14年滅亡的結局。
“保護?”葉知啞然失笑。
“比起保護,商鞅的死,或許還是他一手促成的。”
在小明呆愣的視線中,葉知繼續說道:
“亂世用重典,變法想要成功,初期一定要下猛藥,這樣必然會激起各方怨恨。”
“當時的秦王將主要仇恨都集中在自己和商鞅身上。”
“但這樣的情況並不健康,所以下一任秦王必須是仁君,用來穩定民心。”
“商鞅便是他留給自己兒子,用來樹立仁君形象的最好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