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若拉又和王都的實乾派黨魁進行了遠程實時聯絡,若拉沒有告知對方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隻是讓黨魁接管所有期刊,並大肆宣傳援軍將渡河收複北境故土的消息。
同時為了消除聖教國的警惕,還讓期刊儘可能的夾帶私貨,例如百萬盟軍皆是廢物,竟被傀儡軍耍的團團轉,防線形同虛設、輕易就被傀儡軍突破,並摧毀後方要塞等類似非常博眼球的消息。
反正怎麼戳聖教國肺管子就怎麼來。
實乾派黨魁那邊也是非常配合,在收到若拉的訊息後,迅速讓入駐的審查員接管了各大著名期刊。
聖教國安插在這裡麵的人員一開始還以為這樣的接管隻是一時的,可能是誰露出了馬腳,所以艾瑞希開始新一輪的例行審查而已。
但誰想接管大期刊隻是開始,在所有大期刊全部歸於國家掌控後,很快就輪到了小期刊。
這時候聖教國內奸再想發動人員鼓噪反抗已經來不及了,隻能眼睜睜看著聖教國將所有期刊都納入掌管之中。
這其中逮出多少細作就不多做描述了,反正一波清洗幾乎將聖教國安插的人手全部剔除了出去,剩下還留著的都是那種已經徹底融入了聖教國的最頂級暗樁。
像這種暗樁,正常情況下是絕對不會調動他們的,因為留著會比用了好處更多。
在掌控了所有期刊後,艾瑞希王國在第二天發布了一篇反攻宣言。
內容開頭先是闡述了以聖教國為首的盟軍在北境乾下的諸多壞事,接著又詳細描述了傀儡軍和盟軍的較量,其中著重描寫了傀儡軍三次突圍攻陷對方要塞的戰績。
經過這一宣傳,傀儡軍的名氣也算是徹底打響了。
如果說之前各國對傀儡還有一定的懷疑的話,那麼這一次宣傳後,各國都意識到了傀儡在戰場上的重要性。
一支人數不到兩萬的傀儡軍,卻能夠正麵牽製一支數量破百萬的軍隊,並多次建立輝煌的戰果,關鍵對手還拿傀儡軍沒辦法...
腦子稍微靈清一些的貴族,已經明白從今往後,傳統戰爭的格局將被徹底改寫。
昔日人類最強的重騎兵軍團,此刻已經蓋上了一層防塵布。
就如同那過時的大師雕塑,在渡過了最璀璨耀眼的時間段後,等待它的不是深埋地下與黑暗作伴,就是在風吹雨淋中被光陰長河所吞沒。
看清這一層後,各國在誕生了傀儡研發潮流的同時,也紛紛派遣使團前往艾瑞希尋找購買傀儡途徑。
眼下不同以往,之前受限於產量,所以傀儡隻對內出售,並且國內也是不夠分的狀態,基本訂單一交付,傀儡立馬就會被軍部消化掉,外人想要獲得一架完整傀儡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並且由於每架傀儡上麵都有編號,這也很大程度上製止了走私的可能。
因為隻要查看編號,立馬就能知道查到傀儡的源頭出處,為了那麼一點錢把自己給陷進去,這無疑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不過近期不用,前一段時間就有消息傳聞傀儡外售可能會解禁。
起初各國肯定是不信的,那種套著外售解禁名頭販賣次品、仿照物的案例簡直不要太多,每年總會有那麼幾個大傻缺被騙。
然後今年解禁消息真實度卻非常高,因為這來源於艾瑞希官方任務的站台。
在前段時間的某次對外采訪會議中,一個外國期刊記者詢問艾瑞希官員傀儡是否有對外出售的想法,今年有沒有解禁的可能。
這是每年都會問到的問題,前麵得到的回複都是暫無相關消息通知,這句話真正本意其實就是沒有收到通知,解禁條例不會更改的意思。
但今年的回答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艾瑞希官方人員明確表示軍部正在審查相關的售賣條例,相信很快就能給出答複。
話雖然說的模棱兩可,但是所有人都從中品味出了傀儡可能從限購名單中解除的意思。
雖然大家都明白第一批對外解禁的傀儡大概率不會是在北境將盟軍壓得抬不起頭的火神炮以及魔導炮版本,甚至床弩版本都有懸念,但還是抵擋不住人們的熱情。
於是艾瑞希一年一次的對外武器展覽會還沒開始,各國的使團便紛紛入駐,這些人的到來也為這個飽受戰火肆虐的國家添入了一抹彆樣的生機。
艾瑞希的反攻宣言是羅寧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羅寧需要一支能夠為自己吸引足夠多注意力的軍隊,這樣才能把將軍抽車這步棋給落下去。
不告訴援軍自己的計劃是出於安全性的考慮,因為艾瑞希內部問題真的太多了,就算經曆了多次清理,但是仍舊無法徹底肅清聖教國隱藏在國內的力量,甚至於馳援的軍隊當中,可能也存在著對方的眼線。
一旦聖教國知曉了羅寧的計劃,那麼極有可能假戲真做,故意維持眼下外鬆內緊的陣列。
然後等著傀儡軍一頭撞入時,才猛然發現自己進入了對手的圈套,那時候就不是將軍抽車了,而是一場反圍剿。
雖然將盟友也蒙在鼓裡屬實有些不地道,但比起盟友事後的謾罵,羅寧更不願意麵對戰敗後表情茫然的傀儡軍。
當然羅寧並不知道老薩裡已經將消息透露給了若拉等人,並且還在她的全力幫助下成功完成了此行的任務。
在艾瑞希發布宣言後不久,周邊各國以及對岸的盟軍都得知了這個消息,大家的反應各不相同。
周邊各國心裡更多的還是惶恐,因為在戰爭初期,這些國家看艾瑞希表現拉胯,都明裡暗裡給與了盟軍極大的方便。
這其中不乏有人直接派遣軍隊加入了盟軍,並在艾瑞希北方領地上犯下了馨竹難書的罪行。
所有人都害怕戰爭,因為戰爭會將弱勢的群體碾的家破人亡,但唯獨陰謀家和貴族喜歡戰爭,因為戰爭除了能帶來名望和機遇外,還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利益。
當軍隊不斷往國內運回奴隸以及各種名貴的戰利品時,劫掠產生的喜悅會被放大無數倍,讓這些麵目可怖的戰爭犯忘記了敬畏,忘記了自己其實和普通人並沒有什麼區彆,騎士劍掠過,自己的腦袋也會分家。
等戰火燃燒到自己身上,真切感受到劇烈的痛楚時,在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對比前者的後悔,聖教國表現的更加的強勢。
他們並沒有對艾瑞希宣言中的戰爭罪行進行辯解,也沒有派遣使團和艾瑞希接觸,而是在對岸建立了一座巨大的營地,同時還下令讓駐地指揮官帶著職業士兵前往該處彙合。
在出現決定性的轉折點前,盟軍成員國心裡就算有再多的不滿,但明麵上還是不敢違背聖教國的命令。
在接受指令後沒多久,那些分散在北方土地上的各國軍隊便陸續離開了駐地,開始朝著界河大本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