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規格一樣,高十幾米,直徑五六米;
紅磚砌築,看上去像前世五六十年代的爐子。
目前隻能用耐火磚砌煉鐵爐,以後等技術能力提升了,馮瑞科準備直接建設現代化煉鋼工廠。
煉鐵爐附近還有一座高高的煙囪,和兩座煉鐵爐頂連接起來;
“看著挺像那麼回事兒啊!”馮瑞科感歎道;
戚誌強麵露微笑,說道:“天養,按你的圖紙建設的煉鐵爐效率非常高;走,我們進去看看吧。”
馮瑞科點點頭,來到爐子附近,看到遠處十多米的高台上,數台大馬力的粉碎機,將煤炭、鐵礦石、石灰石粉碎;
然後,通過傳送帶,按比例傳送至煉鐵爐頂部進料口;
“天養,這個傳送材料進入的方法,真是省力,天才的想法。”
戚誌強滔滔不絕的給馮瑞科介紹,介紹完進料口,又指著爐子底部,說道:
“煉鐵爐下麵,還有一圈通風管道,連接蒸汽鼓風機,源源不斷的吹入空氣。”
馮瑞科前世根本沒有機會到過鋼鐵廠,隻是看過視頻,現在親身實地的感受,還真不一樣。
這些都是結合佛山優秀工匠的經驗,加上馮瑞科所知道的煉鐵爐原理,綜合建立起來的;
目前還是實驗性質的,馮瑞科也不知道好不好用。
兩人往前走了幾步,看到爐子底部有出鐵水的孔和爐渣孔,問道:
“這流出的就是鐵水了吧?”
一個五十來歲的工匠師傅,一瘸一拐的走過來,恭敬的對馮瑞科說道:
“是的大人,以後每日都會源源不斷的有鐵水生產出來。”
他叫霍鑄昌,五十多歲,是佛山一家霍氏工坊的大師傅;
和霍家同族,從年輕的時候,就在霍家做工,技藝精湛;
但是數年前因為一次事故,左腳受傷,導致走路不便,賦閒在家。
但奈何世道不好,滿清苛捐雜稅,加上兒孫眾多,又沒田產,所以日子過的一天不如一天,聽到招募條件,毅然的選擇出海。
戚誌強了解到他經驗豐富,也不嫌棄他瘸腿,聘為鐵廠廠長。
建設高爐的時候,看到圖紙,他都能很快理解,舉一反三,所以建設到現在才如此順利。
古人不笨
一些精湛的技藝甚至是新時代的科技,都無法複製。
他們隻是缺乏一些靈感,而毫無疑問,馮瑞科隻需要給一些引導,剩下的都是他們自己的智慧。
“霍師傅,辛苦了,以後鐵廠就全權交給你,大膽的改進。”馮瑞科勉勵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