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刹帝國聖彼得堡;
“哈哈,盎撒人也有今天!”
年近五十歲的“解放者”亞曆山大二世,也終於收到白金漢宮差點被炸的消息;
他癲狂的笑了。
亞曆山大二世
雖然他和大夏帝國在爭奪遠東地區有仇恨,但與盎撒人的仇恨更大;
因為;
盎撒人是導致克裡米亞戰爭失敗的元凶之一。
克裡米亞戰爭失敗,導致羅刹帝國內農奴起義頻繁爆發,這是內憂;
又與奧斯曼帝國爭奪黑海地區,這是外患。
更是讓羅刹帝國十多年來,在西方世界的存在感非常低。
隨侍左右的羅刹帝國海軍大臣帕夫洛夫麵帶微笑說著:
“陛下,這次真是遺憾,若是盎撒人和東方人打的兩敗俱傷最好。”
“盎撒帝國丟了澳洲,加拿大也被割讓膏腴之地,他們兩國之戰必有一戰,我們坐等好戲吧。”
亞曆山大二世對此看的很清楚,他知道盎撒人肯定憋著一口氣呢。
他轉頭對著財政大臣格羅夫問道:“國內財政如何了?”
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他順應潮流開始在國內大力改革;
改革的核心有兩點:
一是宣布廢除農奴製,農奴全部獲得人身自由。
二是規定全部土地為地主所有,農民按照規定贖買一小塊土地,贖金數額為土地實際價格的兩三倍;
農民支付一部分,其餘由政府以有償債券的方式代為支付,農民必須在49年內還清本息。
“陛下,國內財政幾近崩潰,您的各項改革都需要資金,入不敷出啊!”
亞曆山大二世的改革,是向地主妥協的;
被解放的農奴大部分仍被禁錮在土地之上,生活條件甚至比之前更差了。
舉個例子:
國家把房地產商的房子,三倍價格買下來,強製讓牛馬背上五十年貸款;
本來牛馬隻需要每天上班,就能住這些房子;
現在要自己買下來才能住,每天累死累活上班還貸;
同時,每年還要交房產稅類比農奴的農業稅)。
想想就知道,這看上去不是好政策。
財政大臣格羅夫繼續氣憤的說道:
“那些該死的農奴還到處起義,需要士兵們去鎮壓,又需要大量軍費支出。”
他本人也是貴族、大地主出身,對於把土地售賣,很不情願。
所以亞曆山大的這個政策,相當於兩麵不討好。
亞曆山大二世摸著自己那半禿的頭頂,很是煩惱。
不多的頭發,快被他薅光了。
農民起義從改革前1860年的126次,到改革之後1861年,增至1176次。
可想而知政策好壞。
“敢造反,就給我狠狠地鎮壓,不識好歹。”
他解放農奴也不是為了農奴好,而是為了解放生產力,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
歸根結底;
這些從農奴變成農民的人,都是韭菜,不聽話就連根拔起。
亞曆山大二世繼續詢問道:“阿拉斯加地區,法蘭西帝國願意購買嗎?”
從準備改革之前;
國內財政緊張,想著阿拉斯加地理位置偏遠,氣候惡劣,資源雖然豐富,但開采成本高,且難以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