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原劇裡真正拋頭露麵,級彆最高的上位者是誰,那還得是大領導。
如果說婁家的存在拉高了整個大院的財富平均值,那麼大領導的出現則是拉高了整部劇的逼格。
一個是錢,一個是權,相同情況下肯定是有權的更高一籌。
而大領導就是這樣的存在,要知道婁半城夫婦出事兒的時候,還是大領導出手幫忙撈出來的。
雖然有傻柱求助的功勞在裡麵,可如果沒有大領導的能量,傻柱就是找人說破嗓子,給人做飯燒斷鍋鏟也無濟於事。
所以,在差不多的層次上,權永遠是大於錢的。
有錢不一定有權,但有權一定會有錢,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
對於張元林而言,他有的是辦法搞錢,隻要東西夠好,價格合理,任何買賣都能賺錢,張元林手握一個無所不能的靜止世界,想要搞錢隨便做點生意就來了。
但是,想要有權,又不想讓自己陷入麻煩,這就沒那麼簡單了,隻能和手握權力的人打好關係。
張元林知道未來的劇情走向離不開大領導,隻是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出現。
搞關係這事兒肯定是越早開始越好的,尤其是在知道對方一定會高升的情況下,越早打交道效果越好,這樣就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代價。
簡單來說,這就是在投資一支必漲的股票,想要用低投入獲得高回報,肯定是越早越好的。
這個時候,大領導還隻是老區長的秘書,從身份角度上考慮,現在和他打交道會相對容易很多。
等到對方成了區長,甚至繼續向上真正的成為大領導後,再想與對方有交集就得動腦子製造機會,而且難度會變得很大。
尋常的機會肯定見不到人的,張元林想起了原劇裡的情節,那個時候全院隻有兩個人見到了大領導,一個是成了放映員的許大茂,另一個就是成了軋鋼廠主廚的傻柱。
按照原劇裡的情節去走,肯定是能見到對方的,但問題是真要用那種法子,都得十幾年後了。
目前張元林想辦的事兒有很多,也做了很多的計劃,準備用自己的外掛推動國內的迅速發展,可沒耐心等到那個時候。
因為要辦事兒,又想保持低調,不願意帶頭衝鋒,那張元林能做的就是找一個合夥人。
考慮到接下來做的一係列事情都不是一般人能接觸到的,張元林可選的合夥人必須要位高權重,而且有能量直接與更上頭的領導牽頭並幫忙解決一些提案的審核問題。
更重要的是,張元林要找一個自己信得過,最好是熟悉的人。
按照這些要求,考慮來考慮去,也就是原劇裡的大領導最合適了。
可張元林不願意等到十幾年後才發力,他還打算到改開後直接一波衝刺就登頂,完事了進入幕後享福去。
所以張元林原本的計劃是通過那些資本家之手,認識到更多的部門領導,為之後的發展做準備。
但現在年輕時的大領導突然出現,給了張元林一個極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