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林注意到孩子們的羨慕眼神,便停下腳步看向了兒子。
感受到父親的目光注視,小張懷國想了想,說道:
“爸爸,今天是我生日,好像我買回來的東西太多了,我去和朋友們分享一下。”
張元林聞言微微一笑,點頭說道:
“好,你去跟大家一塊兒玩吧,但是要注意分寸,合理分配,不要發生爭執和打架的情況!”
在張元林看來,這些都是些不值錢的玩意兒,即便是路上遭人偷了都無所謂,根本沒有惦記的必要,但是用這點微不足道的小錢來培養孩子的心性卻是極好的。
大院裡的住戶們受環境和出身的影響都很普通,導致他們的孩子也教育的不咋樣,考慮到同住一個屋簷下,深知教育重要性的張元林不願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一個德行。
這些孩子不值得深交,不過用來當教材還是比較合適的。
有的是同齡人,有的比張懷國要大一些,甚至還有好幾個大孩子,要是張懷國能把這麼多孩子都管理的服服帖帖,就說明張懷國的心智有很大進步,符合張元林的教育預期。
每個孩子群體當中一定會有一個領頭的,能做到一呼百應,俗稱孩子王,一般這種孩子將來長大都不會太過普通平庸,因為他們有天生的領導能力。
當然了,天生的才能如果不務正就很容易走上彎路,因為他們比尋常人更容易得到某些東西,沒有正確的指引就有變壞的可能。
張元林倒不是一定要求自己的兒子當上大院裡的孩子王,隻不過生活在這種不平等的環境裡就得這麼乾,首先是避免兒子被欺負,其次是可以利用大院裡的小小社會鍛煉兒子的個人能力。
目送兒子帶著零食玩具去找其他孩子玩,張元林推著車子回了家。
按理說小張懷國這個年紀還是要多照看一下的,因為還太小了,萬一打鬨起來肯定不是大孩子的對手。
但張元林認為小孩子受點挫折委屈也是一種鍛煉成長的方式,他的目的就是培養兒子的自主和判斷力,比如碰到什麼事情該怎麼解決,爭論的就比誰嘴巴厲害,打架的就看誰力氣大經驗足。
要對方實在咄咄逼人或者以多欺少,張元林總歸會幫兒子找回場子的。
再說了,小張懷國帶著一堆零食玩具去,就是看在鈔能力的麵子上,大院裡的孩子們也不敢輕易找事,畢竟小張懷國帶去的那些東西是所有孩子都眼饞的玩意兒。
放心的讓兒子跟大院裡的孩子們鬨騰,張元林則是回家用心的準備今晚的餐食。
隔一段時間吃頓大餐給所有人補補營養,這都是張元林家的傳統節目了。
除了偶爾會帶著老婆孩子到父母留下的四合院裡開小灶,吃點山珍海味,平時也就在大院裡搞點硬菜,總不能在大院裡吃領導們都沒吃過的東西,那也太招搖了。
“懷國沒跟著回來?”
看到張元林一個人拿東西進屋,秦淮茹上去幫忙,結果沒看到張懷國的影子。
張元林笑了笑,說道:
“今天他生日,讓他跟孩子們玩玩吧,正好咱們用心準備晚飯。”
秦淮茹點了點頭,看著屋外猶豫了幾秒後還是跟著和張元林一起到廚房忙活。
可邊上的一大媽卻不放心,直言張元林夫妻倆心太大。
“哎喲,你們倆真的是,大院裡多少人虎視眈眈的,他們平時在你們這兒吃了不少虧,現在看小懷國一個人在外頭,不得想著法子找他麻煩?”
秦淮茹停下腳步遲疑了片刻,搖頭說道:
“元林說沒事應該就沒事,再說懷國才多大,那些大人不至於臉皮這麼厚,去找小孩子的麻煩。”
一大媽卻把頭搖的更厲害,反駁道:
“話是這麼說沒錯,但不排除大人在背後教唆小孩子使壞,這萬一打起來肯定是年紀小的吃虧,到時候咱們找誰說理去?”
說完,一大媽急匆匆的跑出了門。
見一大媽這般模樣,秦淮茹也是麵色擔憂的看向張元林。
“老公,真的沒事兒嗎?”
張元林已經擼起袖子開始乾活了,聽到媳婦兒的話笑著說道:
“瞧著吧,隻要沒有大人出手,咱們懷國就是老大,誰來了都得客客氣氣的對他!”
開玩笑,那幫沒見過什麼世麵的孩子怎麼可能放著好吃的好玩的不要去找人麻煩,他們真要有這覺悟早就刻苦學習,想著法子改變現狀了!
話說這邊一大媽已經來到中院,發現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圍著小張懷國,沒一會兒的功夫就一起朝著院外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