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典一_史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堯典一(2 / 2)

非“誠”之離“明”,而“明”之離“誠”也。“誠”者,心之獨用也;“明”者,心依耳目之靈而生者也。夫抑奚必廢聞見而孤恃其心乎?而要必慎於所從。立心以為體,而耳目從心,則聞見之知,皆誠理之著矣。

心不為之君,而下從乎耳目,則天下苟有其象,古今苟有其言,理不相當,道不自信,而亦捷給以知見之利。故人之欲“誠”者不能即“誠”,而欲“明”者則輒報之以“明”也。報以其實而“實明”生,報之以浮而“浮明”生。浮以求“明”而報以實者,未之有也。

“浮明”者,道之大賊也。其麗於“文”,則亦集形聲以炫其榮華也;其麗於“思”,則亦窮纖曲以測夫幽隱也。以言乎“恭”,則亦辨貞淫於末節以致戒也;以言乎“讓”,則亦揣物情之逆順以弗侮也。

恍惚之間,若有見焉;宵寂之中,若有間焉;介然之幾,若有覺焉。高而亢之,登於九天;下而沈之,入於九淵;言之而不窮,引之而愈出。乃以奡岸於世曰“予既已知之矣”,而於道之誠然者,相似以相離,相離以相毀。

揚雄、關朗、王弼、何晏、韓愈、蘇軾之徒,日猖狂於天下;而張子韶、陸子靜、王伯安竊浮屠之邪見,以亂聖學。為其徒者,弗妨以其耽酒嗜色,漁利賴寵之身,蕩閒蔑恥,而自矜妙悟焉。

嗚呼!求“明”之害,尤烈於不“明”,亦至此哉!

夫聖人之“明”則以“欽”為之本也。“欽”之所存而“明”生,“誠則明”也,“明”之所照而必“欽”,“明則誠”也。

“誠”者實也:實有天命而不敢不畏,實有民彝而不敢不祇;無惡者,實有其善,不敢不存也;至善者,不見有惡,不敢不慎也。收視聽,正肢體,謹言語,慎動作,整齊寅畏,而皆有天則存焉。則理隨事著,而“明”無以加,“文、思、恭、讓”,無有不“安”也。

而尹和靖曰“其心收斂,不容一物”,非我所敢知矣。

“欽”之為言,非徒敬之謂也,實有所奉至重而不敢褻越之謂也。今曰“不容”,“不容”者何物乎?

天之風霆雨露亦物也,地之山陵原隰亦物也,則其為陰陽、為柔剛者皆物也。物之飛潛動植亦物也,民之厚生利用亦物也,則其為得失、為善惡者皆物也。

凡民之父子兄弟亦物也,往聖之嘉言懿行亦物也,則其為仁義禮樂者皆物也。若是者,帝堯方日乾夕惕以祇承之,念茲在茲而不釋於心,然後所“欽”者條理無違,而大明終始,道以顯,德行以神。曾是之不容,則豈非浮屠之“實相真如,一切皆空”,而“威侮五行,怠棄三正”,亦其所不恤矣。無已,其以聲色臭味,增長人欲者為物乎?

而又豈可屏絕而一無所容乎?食色者,禮之所麗也;利者,民之依也。辨之於毫厘而使當其則者,德之凝也,治之實也。自天生之而皆“誠”,自人成之而不敢不“明”。

故以知帝堯以上聖之聰明,而日取百物之情理,如奉嚴師,如事天祖,以文其“文”,思其“思”,恭其“恭”,讓其“讓”,成“盛德”,建“大業”焉。心無非物也,物無非心也。故其聖也,如天之無不覆幬,而“俊德”、“九族”〔四門〕、“百姓”、“黎民”、“草木鳥獸”,鹹受化焉。

聖人之學,聖人之慮,歸於一“欽”,而“欽”之為實,備萬物於一己而已矣。其可誣哉!其可誣哉!

(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重生88變老虎,東北這嘎達當霸主! 海闊天舒 覺得有趣所以快穿 二進製愛情 離婚協議你秒簽,我改嫁你哭什麼 螢火時代 劍笛奇俠傳 二世子小哥哥的最愛 病嬌男主真有病,女主嫌棄讓我來 崩鐵:黑塔女士這麼看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