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烈長風,呼嘯而過,風車隨風轉動,發出“嘩啦啦”的聲響。因水利未通,暫且以風車代之。眾人步入磨房,相互拱手行禮,隨後拖來蒲團,抬上貢桌,並精心擺上貢品。
眾人以李世民為首,領取三炷香,向一尊威嚴的神隻上香。那神像麵容奇異,鳥喙突出,獠牙外露,身著龍甲,背生雙翼,怒目圓睜,氣勢非凡。其左手持鑿,右手握錘,左腳踏鼓,右腳踩雲,周身散發著神秘而莊重的氣息。
李世民自認為受命於天,其皇權直接源自“天”,而非具體的神明。雷神乃天道所化,故而李世民與李承乾皆不跪拜,僅拱手致祭。而其餘眾人,則相繼跪地,虔誠跪拜。
畢竟,若天子向雷神跪拜,恐被解讀為皇權屈從於神權,這與儒家“天子代天牧民”的思想相悖。
曆朝曆代,帝王對於佛教高僧或道教真人,也多是以賜坐、問詢之禮相待,以示尊崇卻不失皇權威嚴。
李世民與李承乾,就連上香都由一旁的田桑子代勞,依照《禮記》,能為雷神上香,已然是給予了極大的尊重。
李世民和李承乾也就是拱手致祭,連上香都是一旁的田桑子代勞,根本不需要天子和太子本人親自去,按照禮記來說,給你上香已經是給足你臉麵了。
眾人移步至案桌前,目光落在桌上的配件上。李承乾拿起錦盒,仔細端詳,隨後開口問道:“你們會用這些嗎?”
眾人紛紛拱手,恭敬回道:“請王示範。”
李承乾取出物件,熟練地對著環扣一搭一扣。
“把蠟燭吹了。”
眾人雖感疑惑,但還是依言吹滅了蠟燭。
刹那間,房間陷入一片黑暗,伸手不見五指。
“乾兒,這黑燈瞎火的,伸手不見五指,吹了燈作甚?”
話音剛落,隻聽“哢嚓”一聲,李承乾撥動了開關。
瞬間,明亮的燈光乍現,刺得眾人眼睛生疼。整個房間被照得亮如白晝,那光芒穿透漆黑的野外,如同一把利刃,將黑夜撕裂,光芒向四周迅速散去。
李世民趕忙抬手擋住光亮,驚歎道。
“還真是讓為父眼前一亮,但這也太亮了!”
因光線太過刺眼,眼睛一時難以適應。
“哪個誰,把齒輪的速度調低一點試一試。”
然而,即便調低了齒輪速度,燈泡依舊一閃一閃,晃得人眼睛生疼,果然還是的上蓄電池。
“上蓄電池吧。”
玻璃做的蓄電池,一邊銅片,一邊鋅片,做了隔離處理,防止短路,裡麵灌上鹽水,簡單又原始的蓄電池。
李承乾天真的有些可笑,以為有了高爐加上自己燒製的焦炭就可以高溫煆燒鎢礦得到的鎢,當年被李承乾有緣獲得,如今也找到了礦源,隻是現在無力開采,收了些淺表鎢礦拿回來做實驗煆燒。
可鎢的熔點實在太高,平常的煆燒根本無法將其溶解,更彆提提純了。一番折騰,隻得到一些雜鎢顆粒。無奈之下,李承乾隻好用碳化的竹絲代替。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不知真假,李承乾索性決定一試。
換上蓄電池後,光線明顯穩定了許多。電壓低、電流小,亮度便不再那麼刺眼。製作燈絲也並非難事,取竹片削成0.2毫米的細絲,浸泡在鹽水中,以增強碳化後的導電性。
接著,將竹絲放入黏土罐,用木炭粉覆蓋,隔絕氧氣,放入焦炭爐加熱至900度,維持半個時辰即可。
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是這樣,但實際怎麼控製在九百度的溫度,都是要一步一步實驗獲取的,最終使用銀的熔點作為參照物。
用做真空玻璃的方式將燈絲做成燈泡,要想大唐用上電,那不知道得等上多少年,高中的物理僅涵蓋了基礎電力學概念,李承乾這個學渣也隻是學了個一知半解。
懂一些皮毛的歐姆定律、簡單電路,缺乏電力係統設計,如三相交流電、變壓器參數計算、電機工程,繞組設計、磁路分析,等核心知識。
至於材料科學中的導體純度、絕緣材料性能、化學電解液配方等跨學科知識,李承乾更是一概不知,更彆說將這些知識應用於實際了。
望著閃耀的燈光,李世民看的出神,李承乾將燈泡懸掛在頭上。
“彆看了,它堅持不了多久,這幾天燈絲就燒壞了,我們現在還無法燒製鎢礦得到鎢,更彆說製作鎢絲。”
李世民盯著燈泡,看得入神,許久才回過神來,伸手摸了摸燈泡,感覺有些燙,但還能忍受。他收回手,轉頭問李承乾:“承乾,此物名為燈泡?是何原理?”
眾人也都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李承乾拿起茶杯,一邊給眾人倒茶,一邊無奈地說:“不懂,我也隻知曉個大概。這竹絲比不上鎢絲,咱們高爐的溫度不夠,燒不出鎢絲。”
“屬下努力燒製焦炭,終有一日定會將它燒化。”
“沒用的,你燒一百年也不行,它熔點太高,以現有的技術根本燒不化,不用想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