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龍畫鳳的顯德殿,日影斜穿雕花長窗,十一月,寒風凜凜,本該已然下雪的長安,顯得特彆冷清,官員們在溫暖的殿內商討接下來要麵對的情況。
“有本請奏,無本退朝。”
宣議郎念起熟悉的調調。
“臣有本請奏。”
沉寂一月的魏征將懷裡的奏折,奏折中彆著一塊銅鏡,。
“呈上來。”
李世民並沒有翻開奏折,而是拿起銅鏡發問。
“愛卿,此鏡何意?”
“陛下可知此鏡來來曆?”
“你且道來。”
“商紂得妲己獻象牙箸,箕子見微知著,諫曰"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今臣獻鏡,非為照麵,乃為照心。”
李世民故作驚訝發問。
“魏愛卿這是要相教於朕?”
"昔年比乾剖心,非為沽名,實乃以熱血為墨,寫就《尚書·洪範》治國之道,齊威王烹阿大夫,封即墨萬戶,方成"戰勝於朝廷"之治,今陛下欲開貞觀盛世,當以何為鏡?"
禮部已經確定了明年的年號為貞觀,以此為題切入,朝堂百官被魏征這一問給問懵逼了,這魏大夫是要作甚?
李世民望著手中的銅鏡出神。
“朕聞愛卿所言,著實真妙,故有思,待魏愛卿相教。”
“陛下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臣今日有諫,不光要勸諫陛下,也是要勸諫於百官!”
“好!好一個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魏愛卿此言朕甚喜,各位愛卿如何?”
“臣認為,魏大夫能有此言,實乃百官標榜,其德其心,天地可鑒也,可留青史,以警他人。”
“魏征乃百官之模範。”
每個人沒有吝嗇自己的誇讚,紛紛對魏征進行捧高,紛紛表示要以魏征為首。
“哈哈,玄成之言,朕信之任之,今日之諫定然名垂青史。”
窩打了,百官也吃爽了,各個都以魏征為道德標兵了,那接下來就是收杆了。
“臣第二諫,當效管仲叁其國而伍其鄙,設文武雙科,文者如商鞅徙木立信,武者似吳起與卒同衣,文者安民,武者衛國。”
朝堂百官紛紛開始交頭接耳,武科?這是要提高武官的地位,打算與文官持平,程咬金聞言大喜,雙手連連稱讚。
“好!魏大夫,好!老程第一個挺你,太好了!陛下,魏大夫此諫非常好,臣附議!”
武官隊列立馬形成陣營,每個武官都拍手紛紛叫好。
“陛下,臣附議。”
“臣也附議!”
李世民聞言也是哈哈一笑。
“哪位愛卿還有異議?”
見無人有所異議李世民便發話。
“好!既然百官無異議,那此事由禮部協同兵部共同辦理,明年春闈,同設武科。”
兵部尚書杜如晦和禮部尚書裴矩同時拱手。
“臣遵旨!”
魏征繼續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