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太後也止住哭聲,說道:“烈兒,你當以國事為重,莫要讓你父皇失望!”
昌隆帝一臉悲痛的對徐太後行禮,“母後放心,朕絕不會讓父皇失望的!”
隨後,宮廷內開始忙碌起來,為太上皇籌備後事。而昌隆帝也在悲痛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這江山社稷繁榮昌盛,不負太上皇臨終的囑托。
“奉天承運,大周昌隆皇帝詔曰:
先皇馭龍賓天,朕心哀慟,九州同悲。
憶先皇之德,其文治武功,震古爍今。先皇以仁德為本,
心懷天下蒼生,施仁政於民,輕徭薄賦,勸課農桑,使百姓安居樂業,倉廩充實,四海升平。
開庠序之教,興科舉之製,廣納賢才,朝堂之上,群賢畢至,皆為社稷之棟梁。
修水利,築道路,通商貿,促百業興旺,經濟繁榮,國富民豐。
先皇之武功,亦赫赫揚揚。統雄師以禦外敵,平叛亂而定邊疆。
揮劍指處,敵寇膽寒;旌旗所至,山河一統。
拓疆土於四方,揚國威於八荒,使大周之名,威震寰宇,萬國來朝。
先皇一生,兢兢業業,夙夜憂歎,為大周之昌盛,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其功績彪炳史冊,光輝照耀千秋。
朕承先皇之遺誌,必當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
以先皇為楷模,勵精圖治,秉持仁德,廣施恩澤。興利除弊,改革朝政,整肅綱紀,以保江山永固,社稷長安。
朕深知責任之重大,使命之艱巨。然有先皇之典範在前,朕當奮勉圖強,勇往直前。
定當親賢臣,遠小人,納忠言,行正道。以保百姓之福祉,興國家之昌盛。
今為先皇之喪,全國哀悼一月,以寄萬民之哀思。朝務停辦七天,以示朕之悲痛。在此期間,舉國上下,當素服齋戒,禁止宴樂。
望我大周子民,同懷悲痛,緬懷先皇之恩德。當齊心協力,共助朕興盛大周,使先皇之英靈得以安息,大周之輝煌永載史冊。布告天下,鹹使聞知。欽此!!”
………
此詔一出,天下震動,昌隆帝特意派人抄錄數份,送到魯、吳、蜀、趙四位藩王的手中。
遠在河南開封府的魯王陳德安,正於王府中與幕僚商議事務。
突然,一名信使急匆匆地闖入,神色慌張,跪地高呼:“王爺,大事不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