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府濟南城魯王府
十九歲的魯王世子陳東煦,看完手中的情報,難以置信的看著台階下的區康,“這是真的?我父王和母妃都已經……”
陳東煦不忍心說出去世二字,隻是死死地盯著區康,區康聲淚俱下的答,“世子殿下……是是真的,根據探子回報,
當時,王爺寧死也不投降,王妃娘娘為了不讓王爺為難,搶過王爺的佩劍,先行自刎了,王爺…悲痛欲絕,隨後也自儘了!”
聽完這些話,陳東煦腦袋上青筋暴起,麵目猙獰又咬牙切齒的怒吼,“啊!……楊起,不報此仇,我陳東煦誓不為人!!!”
就在這時,一個親衛匆匆忙忙的衝進來,“稟告世子殿下,楊起和馮唐五日前率大軍分彆從河南開封、彰德二府分東西兩路
進入我兗州府、東昌府境內,已分彆拿下四五座城池!”
“什麼?!”陳東煦激動的從椅子上跳起來,“速速派出援軍支援二府!康叔,這件事你親自去辦,一定要挑選驍勇善戰的可靠之人領軍!”
區康鄭重的點點頭,“世子殿下放心,我這就去辦!”說完,轉身朝外走去。
………
經過十多天的激烈攻擊,整個兗州府如今隻剩下曲阜城這一座府城還在負隅頑抗。
東路大軍主帥楊起站在營帳內,望著地圖上曲阜的標記,眉頭緊鎖。營帳外,戰旗獵獵作響,仿佛在呼應著戰場上的緊張氣氛。
曹正淳快步走進營帳,抱拳行禮:“王爺,如今曲阜城久攻不下,若強攻,我軍恐有不少傷亡,不如再派人勸降?”
楊起微微點頭,目光堅定:“正有此意。隻是此次勸降難度不小,需選派一位能言善辯之人。”
曹正淳思索片刻,說道:“王爺,參軍李逸足智多謀、口才出眾,定能擔此重任。”
楊起看向帳外連綿的營帳,說道:“好,即刻傳李逸。”
不多時,李逸來到帥帳。楊起將勸降之事詳細說明,李逸領命後,帶著幾名親兵,快馬奔赴曲阜城。
到了曲阜城下,李逸高聲呼喊:“我乃東路大軍參軍李逸,求見城中主事之人!有要事相商!”
城牆上的士兵警惕地注視著他們,片刻後,城門緩緩打開一條縫,李逸等人被帶進城內。
在曲阜孔家的宅邸中,李逸見到了孔家當代家主孔令誠,以及幾位孔家的重要人物。李逸拱手行禮,言辭懇切地說道:“孔先生,久聞孔家乃聖人之後,以仁、義、禮、智、信為本,傳承千年。
如今我東路大軍兵臨城下,這曲阜城已被重重包圍。十多天的征戰,想必先生也看到了,繼續抵抗,隻會讓生靈塗炭,百姓遭殃。”
孔令誠麵色凝重,微微皺眉道:“李參軍,我孔家世代受朝廷恩澤,如今魯王之後陳東煦有令,要我等堅守,我等怎能輕易違背?”
李逸微微一笑,目光平和卻堅定:“孔先生,魯王陳德安所作所為,早已背離了聖人之道,致使山東百姓生活困苦。如今秦王楊起興正義之師,旨在平定戰亂,恢複太平,讓百姓安居樂業。
這與孔家所倡導的仁愛天下,又有何不同?”
孔家一位老者冷哼一聲:“話雖如此,但我等若降,恐被天下人詬病,有辱孔家名聲。”
李逸連忙說道:“老先生此言差矣。如今形勢,並非是孔家貪生怕死而投降。
恰恰相反,這是孔家以大義為重,拯救曲阜百姓於水火之中。
若因所謂的名聲,讓這曲阜城陷入戰火,無數百姓性命不保,這才是真正違背聖人教誨啊!”
孔令誠陷入沉思,許久沒有說話。
李逸繼續說道:“孔先生,秦王向來敬重孔家,深知孔家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地位。隻要孔家願意歸降,
秦王承諾,不僅會保護孔家的尊嚴和地位,還會大力支持孔家傳承文化,弘揚聖人之道。日後,天下人隻會稱讚孔家順應大勢,心懷蒼生!”
這時,一直沉默的孔家二公子開口道:“李參軍所言不無道理。如今這戰亂局勢,百姓苦不堪言。
我孔家若能為百姓謀得一份安寧,也算是踐行聖人之德。父親,我覺得可以考慮歸降之事。”
其他幾位孔家子弟也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孔令誠長歎一口氣,緩緩說道:“罷了罷了,李參軍,我孔家願意歸降。但還望秦王殿下能信守承諾。”
李逸大喜,連忙拱手道:“孔先生放心,秦王必定言出必行。”
就這樣,在孔家的帶領下,曲阜城城門大開,楊起率領東路大軍順利進駐。
曲阜百姓見大軍紀律嚴明,並無騷擾之舉,心中的擔憂也漸漸消散。
楊起在孔家宅邸會見孔令誠等人,誠懇地說道:“孔先生及各位深明大義,實乃曲阜百姓之福。
今後,還望孔家能與我等一同為這天下太平出一份力。”
孔令誠拱手回應:“秦王殿下客氣了,願為天下太平儘孔家一份綿薄之力。”
曲阜城的歸降,為東路大軍平定山東的進程帶來了轉機,也讓山東大地的百姓看到了和平的曙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