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寧四年三月初十
勤政殿,昔日的養心殿,如今是天子日理萬機之所。
踏入殿內,滿目皆是令人驚歎的奢華景象。
殿頂之上,巨大的金龍盤繞在藻井之中,龍須飛揚,龍目炯炯,仿佛隨時都會騰空而起。
殿壁上鑲嵌著無數的夜明珠和美玉,在燭光的映照下,散發著柔和而璀璨的光芒。
腳下的金磚,每一塊都經過精心打磨,光滑如鏡,映照著殿內的一切。
整個勤政殿,就像是一座用財富和權力堆砌而成的宮殿,彰顯著其主人——當今聖上楊起君臨天下、富有四海的獨一無二的王者氣概。
楊起身著明黃色的龍袍,袍上繡著九條五爪金龍,栩栩如生,仿佛在雲霧中翻騰。
他端坐在殿內正中間上首的龍椅上,龍椅由檀香木製成,雕刻著精美的花紋,扶手處鑲嵌著寶石。
楊起微微低頭,專注地批閱著奏書,時而皺眉,時而點頭,手中的朱筆在奏書上留下一道道紅色的痕跡。
忽然,殿門被匆匆推開,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快步走進殿內。
他身著飛魚服,腰佩繡春刀,神色匆匆。來到殿中,躬身抱拳說道:“啟稟陛下,今日收到從長安傳來的消息,
戶部尚書秦大人的公子小秦大人兩日前於長安城與長安府守備安荀大人的侄女完婚,婚事極為熱鬨,場麵奢華至極!”
楊起放下手中的朱筆,靠在龍椅上,擺了擺手,語氣平和地說道:“無妨,婚姻大事,誰都想辦得熱鬨盛大一些,這也是人之常情。
時間過得真快啊!當年還是一個小孩子的子肅,如今都已經成婚了!”楊起的眼中閃過一絲追憶,仿佛回想起了秦鐘小時候的模樣。
就在楊起感慨之時,殿外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戴權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跪在地上,氣喘籲籲地說道:“陛下,不好了!剛剛收到消息,江南地區遭遇了嚴重的暴雨洪澇災害!”
楊起的臉色瞬間變得凝重起來,他坐直身子,問道:“詳細情況如何?”
戴權戰戰兢兢地說道:“據報,江南多地近日連降暴雨,江河水位急劇上漲,多處堤壩決口,洪水泛濫成災。
蘇州、杭州、湖州等地受災最為嚴重,許多村莊和城鎮被洪水淹沒,百姓們流離失所,死傷無數。
而且,洪水還衝毀了大量的農田和房屋,糧食作物受損嚴重,預計今年的收成將會大幅減少。”
楊起皺緊了眉頭,心中十分憂慮。
江南地區是朝廷的賦稅重地,每年為朝廷提供了大量的糧食和錢財。
如今遭遇如此嚴重的災害,不僅會影響百姓的生活,還會對朝廷的財政收入造成巨大的衝擊。
他沉思片刻,說道:“傳朕旨意,即刻派遣工部練九安、大理寺賈芸、錦衣衛徐濤前往江南,負責組織人力物力搶修堤壩,疏通河道,安置受災百姓。
同時,戶部撥出專款,用於賑濟災民,發放糧食和衣物,任何人敢碰這些款項,定斬不饒!”
紀綱領命道:“陛下放心,臣這就去安排。”說完,他便匆匆退出了殿內。
然而,災難並沒有就此結束。沒過幾天,又有消息傳來,北方的山西地區遭遇了嚴重的旱災。由於長時間沒有降雨,土地乾裂,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為了尋找水源,不得不長途跋涉,許多人因為缺水而生病死亡。
楊起得知這個消息後,心情更加沉重。他深知,旱災和洪澇災害同時發生,將會給國家和百姓帶來巨大的災難。他立刻召集了朝中的大臣,商議應對之策。
在朝堂上,大臣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大臣建議開倉放糧,賑濟災民;有的大臣建議減免受災地區的賦稅,減輕百姓的負擔;還有的大臣建議興修水利,改善北方的灌溉條件,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旱災。
楊起認真聽取了大臣們的建議,然後說道:“諸位愛卿所言極是。此次天災,乃是上天對朕的警示。
朕決定,一方麵開倉放糧,賑濟江南和山西的災民;另一方麵,減免受災地區的賦稅,讓百姓們能夠休養生息。
同時,工部要儘快製定興修水利的方案,改善北方的灌溉條件。朕相信,隻要我們君臣一心,眾誌成城,就一定能夠度過這個難關。”
大臣們紛紛跪地,高呼:“陛下聖明!”
………
三月十二
工部從事練九安、大理寺評事賈芸,在錦衣衛千戶徐濤帶領的一千錦衣衛護衛下,快馬加鞭地朝著江南災區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