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明鑒:
臣林如海謹奏,此次江南地區遭遇嚴重洪災,洪災原因據臣調查,是因為自今年立春以來,連下半個月的暴雨,暴雨進入長江上遊,使長江水位暴漲,江水順流而下,形成洪水;
受災範圍主要包括鎮江、蘇州、無錫、揚州等地,長江下遊及太湖水域災情尤為嚴重,錢塘江幸未受影響。
目前,在各方努力下,堤壩已加固完畢,洪水暫時得到控製。為進一步治理洪災,臣等商議決定采取以下措施:
一、疏理河道。調用江南大營十萬大軍及府衛協助,清理河道中的淤泥、雜物和障礙物,拓寬河道,加快洪水排泄速度。同時,工部調配專業匠人打造工具,提高清理效率。
二、分洪泄洪。安排南鎮撫司三萬錦衣衛勘察和標記分洪區,打開泄洪閘,將洪水引入分洪區,減輕主河道壓力。修建蓄水池,儲存洪水以備後用。
三、組織救援。及時將受災百姓轉移到安全地帶,搭建臨時避難所,提供食物和水。
四、災後重建。統計受災百姓數量和房屋受損情況,製定房屋重建規劃和標準。發動當地富戶和商人捐款捐物,幫助百姓恢複生產。
此次洪災給江南地區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百姓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懇請陛下撥發財政款項,支援物資,以解燃眉之急。同時,懇請陛下下旨減免受災地區的賦稅,減輕百姓負擔。
臣等定當竭儘全力,治理洪災,重建家園,不負陛下重托。
臣林如海叩拜!”
楊起看完林如海命人快馬加鞭送來的信,楊起眼中滿是欣慰的情緒,距離林如海讓林師爺派人送信,已經過去了十天,如今也是五月十八了。
楊起沉思片刻,對旁邊的戴權吩咐道,“戴權傳朕旨意,命工部右侍郎馬峻攜兩千能工巧匠前往江南,命戶部調撥三百萬兩白銀作為賑災款項押赴揚州,交付林如海,
著神捕司司主楊安領五千精銳護送隨行!
減免江南地區三年賦稅!傳令尉遲迥周鴻,江南大營十萬大軍及南鎮撫司必須全力配合林如海的所有救災行動,不得陽奉陰違否則視為抗旨不尊!”
楊起說完,朝戴權向外揮揮手,戴權會意,拿著剛剛小太監草擬好的幾道聖旨一一用印,然後,小跑著離開了勤政殿。
………
戴權懷揣著聖旨,神色匆匆地走出了勤政殿。
殿外陽光熾熱,灑在他的身上,卻絲毫不能驅散他心中的緊迫感。他深知此次宣旨責任重大,
每一道旨意都關乎著江南百姓的生死存亡,容不得半點差錯,“罷了罷了!咱自個挨個跑一趟吧!”
戴權乘車先來到了工部衙門。工部衙門內一片忙碌景象,工匠們進進出出,搬運著各種材料,官員們也在各自的案前處理著公務。
戴權清了清嗓子,高聲喊道:“工部右侍郎馬峻接旨!”
正在與下屬商議工程事宜的馬峻聽到喊聲,臉色一變,連忙整了整官服,快步走到戴權麵前行禮:“微臣馬峻接旨。”
戴權展開聖旨,用尖細的嗓音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江南水患嚴重,百姓受災,朕心甚憂。著工部右侍郎馬峻攜兩千能工巧匠前往江南,協助林如海大人開展救災重建工作。欽此!”
馬峻雙手接過聖旨,額頭沁出了細密的汗珠。他心中明白,此次前往江南責任重大,
不僅要應對水患帶來的各種工程難題,還要協調各方力量,確保救災工作順利進行。他恭敬地說道:“微臣領旨,定當竭儘全力,不負陛下重托。”
戴權滿意地點點頭,說道:“馬大人,陛下對此次救災之事極為重視,你可要好好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