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寧五年正月初八
今日是昭寧帝楊起三十二歲實歲非虛歲)的生辰,楊起看著眼前忙碌的戴權等人,楊起歎息一聲,往禦花園走去。
戴權注意到主子興致不高,忙吩咐下麵的人,“小忠子,好好招呼著!出了差錯,小心你的腦袋!”
說完,戴權就著急忙慌的朝楊起追去。
過了一會兒,楊起獨自在禦花園中散步,戴權的聲音由遠及近的傳來,“陛下……~陛下………”
楊起聽到聲音,轉過身看向戴權,不由的皺眉,“大呼小叫的成何體統!又出了何事?”
戴權一路小跑的來到楊起麵前,躬身行禮,“陛陛下,……”
“你先把氣喘勻了,再說話!”
過了幾息,戴權調整好呼吸,“陛下,不知您因何事煩惱?今日是陛下您的生辰,該高興些!”
“唉!山東河南大旱,江南又有洪災,朕哪有心情慶祝生辰!”
戴權欲言又止,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安慰楊起,隻是,默默的跟著楊起在禦花園裡漫無目的的走著。
楊起在禦花園中與戴權一番交談後,心情並未有太多的舒緩。
山東河南的大旱、江南的洪災,如兩座大山一般壓在他的心頭,讓他難以輕鬆起來。
但他心中很清楚,作為一國之君,即便心中憂慮重重,此時也不能讓眾人看出太多的疲態。
“罷了,回宮吧!”楊起輕聲說道,戴權連忙在前麵引路,小心翼翼地陪著楊起往勤政殿走去。
一路上,宮殿的紅牆黃瓦在冬日的陽光下閃耀著,可楊起卻無心欣賞這皇家的壯麗景致。
當楊起踏入勤政殿時,殿內早已熱鬨非凡。
五十七歲的梅太後端坐在一側的主位上,她雖已年過半百,但眼神中依舊透著一股威嚴。
三十歲的皇後陳可卿身著華麗的鳳袍,端莊地站在一旁,她麵容姣好,舉止優雅,儘顯母儀天下的風範。
二十九歲的劉冰清劉貴妃則穿著鮮豔的宮裝,眉眼含情,微微側身站在另一側。
殿中,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及內眷們早已整齊地排列著,等待著陛下的到來。
眾人見楊起進來,紛紛跪地行禮,齊聲高呼:“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聲音整齊而洪亮,在殿中回蕩。
楊起走上主位坐下,擺了擺手,說道:“都平身吧。”眾人這才緩緩起身。
梅太後率先開口,她的聲音帶著幾分關切:“今日是我兒的生辰,應當好好慶賀一番。”
楊起微微欠身,說道:“母後好意兒臣心領了,隻是如今山東河南大旱,江南又有洪災,百姓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兒臣實在難以安心慶賀。”
皇後陳可卿走上前,盈盈下拜,說道:“陛下心係百姓,實乃我大秦之幸。但今日是陛下生辰,還望陛下暫且放下心中憂慮,享受這片刻的歡樂,也讓我們這些做臣子的能略表心意。”
劉貴妃也嬌聲道:“陛下,皇後姐姐說得是,您整日為國事操勞,也該放鬆一日了。”
楊起看著眾人期待的眼神,心中有些無奈,但還是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就簡單慶賀一番吧。”
這時,官員們紛紛上前獻禮。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臣顫顫巍巍地走上前,正是禮部尚書劉晨之父劉錚,
劉老爺子不僅是禮部尚書劉晨的父親,還是當朝皇後的外祖父、劉貴妃的祖父,可謂是大秦朝除梅太後外最德高望重的長者。
劉錚雙手捧著一個錦盒,說道:“陛下,臣獻上這稀世珍寶,願陛下福壽安康,我朝國泰民安。”
楊起親自走下禦階,來到劉錚身邊接過錦盒,打開一看,裡麵是一顆晶瑩剔透的夜明珠,散發著柔和的光芒。
他微微一笑,說道:“老爺子有心了,但如今百姓有難,這等珍寶還是留著為百姓做點實事吧!劉公要保重身體啊!”
說罷,便將錦盒遞給了一旁的戴權,示意他妥善保管,日後用於賑災。
“多謝陛下掛念,老頭子銘感五內!”
接著,其他官員也紛紛獻上自己的賀禮,有珍貴的字畫、華麗的綢緞、稀有的古玩等。楊起一一收下,但每收下一份禮物,都會強調要將這些財物合理利用,用於救助受災的百姓。
內眷們也紛紛上前,向皇後和陛下請安,並獻上自己準備的賀禮。她們的禮物大多是親手製作的香囊、手帕等小物件,雖不名貴,但卻飽含著心意。
在眾人獻禮的過程中,楊起始終保持著溫和的笑容,但他的眼神中卻始終透露出一絲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