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九巳時
勤政殿書房
楊起站在禦案後,右手拿著狼毫,在旁邊的硯台上添了添筆後,開始在宣紙上,練習起行書來,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楊起臨摹的正是唐代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相比於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楊起更喜歡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這祭侄文稿的藝術價值極高,字體蒼勁有力,不記工拙。
是顏真卿為紀念在安史之亂中挺身而出,不幸被俘遇害的侄兒顏季明而作,感情真摯,用筆豪放。
楊起滿意的看著自己臨摹的作品,“不錯!假以時日,朕還是有望成為一代書法大家的!”
楊起臨摹的書稿,自然比不上顏真卿大家,隻不過客觀評價的話,還是有三四分顏真卿的神韻的。
就在這時,戴權喜氣洋洋又腳步匆匆的來到殿內,“陛下、陛下,大喜啊!”
戴權快步來到禦案前,對著楊起行禮,“恭喜陛下!”
“喜從何來?”楊起莫名其妙的問。
“陛下,昨日巳時,靈玥長公主在齊國公府誕下一位郡主,母女平安!”戴權開門見山的稟告,十分激動高興。
“哈哈哈哈哈………好!朕當舅舅了!快!將皇後叫上,帶上八寶玉如意、平安百歲金鎖、擺駕齊國公府。
朕要立刻馬上去見朕的這個小外甥女!快去!”楊起放下筆,龍顏大悅的吩咐道。
“老奴遵旨!”戴權不敢怠慢,立刻行動起來。
……
一炷香的時間在嫋嫋青煙中悄然流逝。
此時,乾陽宮前一片莊嚴肅穆。
昭寧帝楊起身著明黃色龍袍,袍上繡著的金龍仿佛活物,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
他身姿挺拔,麵容剛毅,眼神中透著帝王的威嚴,此時,臉上露出高興的笑容。
皇後陳可卿站在他身旁,鳳冠霞帔,儀態端莊,鳳眸中帶著溫柔與關切。
“陛下,今日前往齊國公府,想必瑤兒見到我們定會歡喜。”陳可卿輕聲說道,聲音宛如黃鶯啼鳴。
楊起微微點頭,嘴角泛起一抹溫和的笑意:“朕也甚是期待見到昨日剛出生的小外甥女,
瑤兒那丫頭向來活潑,如今初為人母,想必也是手忙腳亂。”
說話間,龍輦已準備妥當。這龍輦由純金打造,鑲嵌著無數寶石,華美至極。
楊起和陳可卿攜手登上龍輦,輦上的錦緞柔軟舒適。身後,戴權恭敬地站著,高聲喊道:“起駕——”
四五百宮女太監以及羽林衛整齊排列,宛如一條長龍。
宮女們身著五彩宮裝,手持宮扇、燈籠,步伐輕盈;太監們則各司其職,小心翼翼地伺候著;
羽林衛們身著鎧甲,手持長槍,威風凜凜,他們的步伐整齊劃一,踏出的聲音仿佛是大地的鼓點。
隊伍浩浩蕩蕩地出了宮門,街道兩旁早已站滿了百姓。他們紛紛跪地,高呼萬歲。
楊起坐在龍輦上,微微揮手示意。陽光灑在街道上,將眾人的影子拉得長長的。微風拂過,揚起陣陣塵土。
“陛下,您看這百姓夾道相迎,可見陛下聖明,深得民心。”陳可卿微笑著說道。
楊起目光望向遠方,緩緩說道:“百姓安居樂業,才是朕最大的心願。
子龍戰功赫赫,守護我大秦疆土,朕此番前去,也是對功臣的一種慰藉。”
不知不覺,隊伍來到了位於城東的齊國公府。
府門前早已站滿了人,齊國公趙昀身著一身威武的紅色團雲袍,英姿勃發,身旁是他十三三歲的幼弟趙星,穿著一身青色錦袍,但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趙昀和趙星行禮:“臣等恭迎陛下、皇後聖駕。”
楊起連忙上前扶起他們:“快快請起,今日朕是來探望剛出生的小外甥女,不必多禮!”
“臣替小女,多謝陛下及娘娘關心!”趙昀恭敬的說著。
“子龍何必多禮!都是一家人!走,朕已經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小外甥女了!”
“陛下、娘娘,請!”
眾人一同走進齊國公府,歡聲笑語在府中回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