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高適在梁園又苦學了幾年,最終選擇了前往邊關從軍。
可在薊州的軍旅生涯卻讓他發現了大唐軍紀的敗壞,士兵在外拚命廝殺。
而將軍卻在營帳之中美酒美人,載歌載舞。
邊軍如此敗壞,失望的高適就此離開的薊州軍並作出了那首《燕歌行並序》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混賬,邊關軍紀竟然如此敗壞,他李隆基是乾什麼吃的,一眾朝臣是乾什麼吃的!”
看到那句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李世民直接就炸了。
“怪不得那安祿山起兵之後就能勢如破竹,直取長安,除了李隆基那傻逼操作之外,這些將領也脫不了乾係。”
“我大唐的軍隊何時墮落成了這樣。”
而魏征房玄齡等人也是一陣搖頭,怪不得大唐有此一劫。
太平盛世磨平的不光是李隆基的雄心,更是整個大唐權貴階層的進取之心。
可看似烈火烹油繁花似錦之下,卻是足以顛覆整個大唐的災難啊。
之後在驛站休息的高適卻等來了尋他而來的李白,而李白卻是一身胡人打扮。
詢問之下才知道他竟然在逃命。
原來李白入贅許家沒多久他的嶽父便去世了,之後繼承家業的是許家一個遠房侄子,他處處為難李白。
於是李白就離開許家跟隨丹丘生尋仙問道,當然也沒什麼結果。
又恰逢好友在幽州軍當兵,於是李白就尋他而去想在軍隊建功立業,而這一去竟然他發現了安祿山正在造反的證據。
“幽州胡馬客,綠眼虎皮冠。笑拂兩隻箭,萬人不可乾。”
“唉,若是朝廷能夠早些發現安祿山起兵之事,我朝百姓又怎會遭此橫禍。”
“大唐又怎會急轉直下,再不複盛唐之威呢?”
想起自己在幽州時的經曆,李白也是忍不住輕歎一聲。
雖然曆史已經改變,安祿山已經被提起撲滅,但曆史上那些百姓遭受的苦難卻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
“哼,這李隆基可真是個廢物,這李白此時不過是個落魄的詩人罷了。”
“他都能發現安祿山要起兵造反,可這李隆基卻渾然不知,還沉浸在他盛世大唐的美夢之中。”
而看到這裡朱元璋也是冷哼一聲,對李隆基十分不屑。
想一想還是咱大明好,絕對不會出現這種邊關大將造反的事老四這個孽障除外。
而李白之所以會發現這件事,是一次他去裁縫店修補袍子之時,那裁縫店老板誤將一件官服交給了他。
那官服並非唐朝官服,但李白也沒多想就把官服還了回去。
但沒過多久,裁縫店被燒,老板和店員被殺。
李白也收到好友忠告讓他趕緊離開,也就當李白剛剛出城之後城門便被關閉。
之後的李白也一直感覺身後有人在追殺他。
喜歡帶著古人們看華夏曆史請大家收藏:帶著古人們看華夏曆史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