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
但凡國滅之時,皆有徇國之人!
殉國之人多少取決於入侵之人是誰。
亦是取決於君王的魅力、國家的底蘊。
論底蘊、論魅力。
無論大唐於李世民、大秦於始皇嬴政、大漢於劉徹、大宋於趙匡胤。
這些人儘皆都是雄主!
麾下死忠無數。
大秦、大唐、大漢、大宋亦是底蘊充沛。
哪怕大宋、大唐立國不足百年。
但李世民麾下這些人、趙匡胤麾下這些人。
又哪有什麼貪生怕死之人。
如今之所以未曾出現大批死戰、赴死之人。
原因無非就是朱厚照所率領的大明亦是中原漢族。
諸國之間的征伐也並非是你死我活。
而是爭雄九州共主而已。
其次便是因為朱厚照的攻勢太猛、太快。
無論是臨安府之戰、還是太原府之戰。
又或是雁門關之戰。
這些戰役雖是雙方都有百萬大軍在。
可勝負卻永遠都隻是天人、陸地神仙之間的勝負。
自也就導致戰爭結束的太快。
就比如剛剛結束的雁門關。
李靖、尉遲恭等人連赴死的資格都沒有!
他們還談什麼殉國?!
更何況以朱厚照的條件。
他們也沒有理由殉國!赴死!
大秦這邊也是如此。
尹仲、董仲舒、蘇秦這些外人就不用多說。
李斯、章邯這些人又哪有什麼赴死資格?!
甚至就算是嬴政也不過隻是宛若劉徹那般。
以死宣布國滅而已。
真正有資格赴死的也就是樗裡子了。
因而樗裡子這般話語。
蘇秦也是能夠理解的。
次日清晨。
天色不過蒙蒙亮的時候。
咚咚咚的戰鼓聲已是響徹天地之間。
安營紮寨十多日的大明軍隊緩緩列陣起來。
長孫忘情、宋森雪、王不空、申屠遠等人儘皆披甲而立。
火麒麟所拉的巨大帝輦亦是緩緩升空。
張三豐屹立左右。
朱厚照端坐上方。
他眼眸俯視遠處正在聚兵大秦軍隊:“還要放手一搏嗎?”
說實話對於九州征伐之戰。
朱厚照已是早無任何興趣可言。
他之所以發布那般命令。
也不過是想要保留更多九州的精華。
為日後征伐諸天萬界做準備。
甚至能夠容忍嬴政為秦王、李世民為天策上將。
已是一種巨大的仁慈!
畢竟在古往今來的戰爭之中。
什麼時候能過容忍一個國家的君王依舊掌握權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