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晚上,張忠田把還在村裡住的人都召集到村委辦公室。
此時農村大部分青壯年都已經進城去討生活了,留在山溝村裡的,要麼就是像他和王長根那樣的中老年人,要麼就是婦女孩童。
村裡的常住人口,比之前減少了接近三分之二。
晚上七點,陸陸續續有人來到村委辦公室。
到晚上八點左右,能來的人都已經來齊了。
張忠田看著偌大的村委辦公室的門前廣場,隻稀稀拉拉站著二三十人,而且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年輕人少之又少,內心裡不由感慨萬千。
遙想十多年前,那時候村委開集體會議,這個廣場那是烏泱泱一大片人,人擠人都不夠站腳的地方。
那時候的山溝村啊,那是真的熱鬨。
村裡隨便一個角落,都能看到孩童玩耍的身影,都能聽到孩子們的笑聲。
村裡務農的年輕人也多,整個山溝村都是朝氣蓬勃的。
而如今,大家都進城去了。
留在山溝村常住的,也就這麼二三十戶人家了。
而且留下來的,大部分都是老人。
村裡死氣沉沉的,白天村中小巷都見不到幾個人,夜晚更是寂靜悄悄。
張忠田心裡感慨萬千,要是再過個十幾年,咱們這一批老人逐漸走了,山溝村又將會是怎樣一片景象?
會不會像山溝村小學一樣,從之前的繁華,到後來的冷清,再到最後直接就廢棄了。
“既然人都來齊了,那我就開始說事了。”
張忠田連忙把思緒收回來。
雖然心有感慨萬千,但是他知道,他還得做正事。
此次他這麼積極參加國家帶頭鼓勵的新農村建設,就是為了挽回山溝村的頹勢。
他覺得,隻有把山溝村建設得漂漂亮亮,在村裡的生活方便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才會願意多回家看看。
“山溝村即將展開新農村建設,需要做道路硬化,安裝自來水,建造文化室,這三項都是大工程,不過都由政府撥款,現在咱們來舉行投票,先說道路硬化,讚成的,站左邊,不讚成的,站右邊。”
張忠田開始讓大家站隊投票。
“張書記,這道路硬化是什麼意思?”
有個老村民舉手詢問,他連小學都沒讀過,所以連道路硬化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
“就是將村裡門前屋後的所有路,都鋪上水泥,做成水泥路。”
張忠田如此說道。
那老村民立即就不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