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這個電話給牛春生,王二海感覺乾勁十足。
他覺得有牛春生的幫助,新時代飯店肯定能起死回生!
所以他立即就去和他母親李秀蘭說:
“媽,咱們養多點雞好不好!”
李秀蘭笑盈盈的:
“好,好,你不說我也會養多點雞,你大嫂她懷孕了,以後坐月子,每天都得喝雞湯,這樣奶水才足夠!”
王二海就說:
“媽,我想用你養的雞,拿去做新時代飯店的食材!等您養好了,我來收購,按照農家走地雞的價格,來給您錢!”
李秀蘭卻說:
“傻孩子,我不用你給錢,養雞多簡單,我就隨手喂點剩飯剩菜,喂點老玉米,就養好了,不花錢!”
王二海忙說:
“要的要的,我飯店要的雞,可不是一隻兩隻,一年下來,可能至少幾百隻,甚至上千隻!”
李秀蘭笑嗬嗬的:
“要是你的生意能做到這麼好,那我睡覺都能笑醒嘍!”
王二海就說:
“要不這樣,明天恰巧是趕集日,我們一起去鎮上,買一些雞苗回來,從明天就開始養雞!”
王二海缺點很多,但是卻有一個優點,那就是他認定的事,總會說乾就乾!
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天才剛蒙蒙亮,他就起床來,幫他母親做早飯,澆菜地,喂雞鴨。
等早上的活乾完了,然後就開車載著李秀蘭,一起去往鎮上集市。
來到集市這邊,才早上七點左右。
要是在城裡,這時間還太早。
但在農村,鄉親們都興趕早集,所以一大早上的,反而人更多,更熱鬨。
雖說這個偏僻小鎮,人口流失嚴重,早已不複當年的生機勃勃。
但是這早集,還是人很多。
一眼看過去,一條集市大街,都是攢動的人頭。
隻是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大爺大媽,很少能見到年輕人。
鎮上的集市街還是那條集市街,二十多年來從未變過。
不但街上的攤位、硬件設施沒變,就連逛街的,依舊是二十年前那一批人。
隻是他們早已從青年,變成了老年。
王二海和他母親行走在熱鬨的街道上,不免有些心中感慨。
他不知道已經多久沒有和母親來逛過街了。
依稀記得,以前母親一個人在家,帶他們三兄弟。
左手牽一個,右手牽一個,背上還背著一個,來逛集市。
他們三兄弟小時候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趕集日能夠來“付街”,就算不買什麼零食,在街上逛著,也會很高興。
更彆說,每次母親都會買一些水果凍、山楂餅、楊梅乾之類的廉價零食,給他們三兄弟吃。
到了吃甘蔗的季節,還會買一大捆甘蔗回去。
那時候集市上的甘蔗便宜,遇到豐年,五塊錢能買一大捆甘蔗,夠他們三兄弟啃上一個星期了。
路過以前牛春生開的那家便利店。
李秀蘭對王二海說:
“咱們進去看看!買點鹽,家裡沒鹽了。”
王二海點了點頭。
一起來到便利店裡麵。
“老板,給我來一包鹽!”
李秀蘭臉上帶著淳樸的笑。
“秀蘭,又來逛街了啊。”
店裡的老板,早換了一個人。
這是一個中年老板,叫林國福。他是林大軍的弟弟,也是林小芳的叔叔。
牛春生和林小芳去縣城發展的時候,將這便利店交給了林國福打理。
林國福便一直守著這店,每天旱澇保收,過得好不自在。
所以他麵對客人的時候,總是樂嗬嗬的,淳樸笑著,合不攏嘴。
他這個態度,捕獲了很多回頭客。
李秀蘭就更彆說了,老早就是回頭客了。
“是啊,打算來買些雞苗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