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你再去檢查一下孩子們的課本分發歸類有沒有問題?”
“張主任,你和咱們學校食堂的蔣師傅聯係下,辛苦他明天單獨做一份紅燒肉,資助咱們希望小學的大善人明天會來,可不能讓人家連飯都吃不好。”
“小林老師……”
“誒!”
“咱們辦公室的清潔,你再盯著點,咱們這兒雖然簡陋了些,但一定要乾淨。”
……
王雪梅校長事無巨細的交代著一切。
看著這嶄新的學校,她那看似渾濁的眼眸裡,卻蘊藏著星辰般的光芒。
作為一個在鄉村支教了二十幾年的教師,她年輕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讓周遭的孩子都能讀得起書,都能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讀書。
隨著義務教育的政策頒發出來,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也開始逐漸脫離了每日在家陪著父母做農活的局麵,隻是看著他們一個個一年四季都穿著單薄的衣服,開了膠補了又補的鞋子,每天天沒亮就要跋山涉水來到破破舊舊的學校,她還是很心疼。
“好在都苦儘甘來了。”
原來的校舍不僅破舊不堪,更重要的是他的地理位置十分偏僻。
交通非常不便。
孩子們來上學的路程至少也是2~3小時起步。
而現在新建的希望小學,距離鎮上的車程不過兩個小時,這讓學校在采購物資的事情上方便了太多。
更讓人覺得欣喜的是,這所學校修建了免費宿舍。
孩子們完全可以在學校住下來。
這樣的話,每天就不用耗費那麼多時間在路上,也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學習。
而這一切的改變,都是那位捐助者帶來的。
王雪梅校長還聽說,他們附近這條路,也是那位捐贈者投錢改造修建。
所以即便沒有領導們千叮嚀萬囑咐,她也會好好的招待這位有大愛的好心人。
而沐辰玩了一會兒手機後,收拾了一下便沉沉睡去了,畢竟第二天他還要早起。
翌日。
這邊專門派了一位工作人員龔博超和他隨行。
兩人彙合後,天剛蒙蒙亮就出發了。
行駛過程中,沐晨有一搭沒一搭的和龔博超聊著。
小夥子看上去年紀不大,皮膚黝黑,約莫二十五六歲的樣子。
剛見到沐辰的時候有些拘謹。
笑起來有點憨厚。
看他的樣子,應該是知道沐辰大明星的身份的。
據龔博超自己介紹,他大學畢業後毅然決然的回到家鄉,考取了當地的村官,工作已經兩年多的時間了,沐辰捐贈的那所希望小學還是他看著一磚一瓦壘起來的。
這也是為什麼安排他陪同沐辰前往的原因。
他對於這些情況非常了解,沐辰要是有什麼想知道的,有疑問的他都能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