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不精通政治。
袁穹也能知道,現在神霄歸屬似乎成了一個火藥桶。
處理不好,就會成為隱患。
還好,袁穹現今人還在這,也有足夠的話語權,隻要處理得當,是可以消除這個隱患的。
所以,針對蘇棲雲的處置事宜,他沒有選擇獨斷專行。
而是借此機會打開話匣子,讓四方勢力首腦共同商議。
非是他沒有能力與威望,正是因為他太有能力與威望了,所以這樣更不行。
畢竟道士可不會在這裡久留。
縱觀四方勢力,被他親手糅合的聯軍。
冀望自不必說,有求於己,二人之間還有同一個大項目的股份,再兼之玄水法袍與紅燭飛劍的某些關聯,以及尚在書頁中居住的淩道人。
可以說二人之間的關聯很深,為互有往來的利益集團。
草原大軍,貴族祭司祭拜的是“賢者道君”袁穹,可謂當真神來拜,底下的普通牧民供奉神女大人,是為道君屬神,原本掌控力可能還有待考證,但北方防線一場大戰後,火線提拔基層祭司又何止千人?
等那千人戰後歸入各個部族,廣泛傳播信仰,若乾年後,就會徹徹底底牢牢掌控北地草原人的精神世界。
都烈此人,精明能乾,懂得取舍,審時度勢,自然全麵配合袁穹行事。
彆看他現在所率領的軍力為最,但他心裡清楚的很,這些權力都是誰賦予他的,他也必須無條件配合,否則不消袁穹,隻需神女一紙諭令,都烈就得眾叛親離。
信仰之事就是如此,來得快去得也快。
各中尺度與取舍,就得看當權者是否聰明了。
當初草原傳法的因,換得今日千軍萬馬的果。
再說白龍一軍,真正的原始股核心三人持有者之一,另外兩人都已殞命,現在他袁穹才是白龍軍真正的,實際意義上的頭子!
軍中資格老的將領,都知道袁道人的存在,隻是他之前行事低調了,也隻有核心圈的將領知道有這麼一號人,其餘初始的小兵,都隻是知道起兵初期,有一個厲害道人相助大軍,現在他們也都清楚了,那道人就是眼前這位袁道人,那自然更加信服。
再有先鋒大將那良野的認同與鼎力支持。
道士就是這支日益壯大的白龍軍實際掌權者。
說一不二。
也正是因為這樣,有些事才難以分說。
最後再觀大黎。
道士貴為初創團隊的一員,大黎核心人物之一,最高法術顧問。
他在大黎,亦有不可忽視的話語權,隻要是他提出來的建議,不管離譜程度與否,劉世雙與沐清真,這兩位實權派都會認真考慮,思索可能性。
他二人對於袁穹是信任的,沒有那些沒來由的懷疑,同樣不會認為他會對大黎不利。
可問題,恰恰就在這裡。
袁穹知道後續曆史大概,大黎真的成了大黎,還出了二十四賢帝,說明劉世雙在原來那條時間線,真的承襲了人皇果位。
他更加確信的是,曆史脈絡之中,也真的出了白龍軍,有了白帝。
因為自己的好兄弟——左南天。
曾經跟自己在白帝城琉煙閣有約!
劉世雙可以跟白龍和平相處。
劉太炎也可以跟白龍和平相處。
那麼,劉太炎的兒子呢?
劉太炎的孫子呢!?
帝王心性,袁穹不想賭,也不敢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