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各個首領人物沉默不語,在認真思索劉世雙所言的可靠性與政策延續性。
袁穹亦在沉思,他覺得劉兄弟的格局不是一般的大,已經先於他想到了後續可能會有的危機。
還主動提了出來。
王者具備了屬於他的風範。
這個時候,就該他袁道士來推進項目進度了。
“劉兄弟敞亮,心懷寬廣,既然他想讓我做個見證,那我也就順坡下驢,厚顏承接了。”道士霍然抬頭,環顧四周,“事情擺在明麵上,那不如各自拿個章程出來草擬商議一番,各取所需,有了共同目標,定好大方向,也方便我們後續出兵西進。”
“至於細枝末節之事,就讓各自擅長此道的使者去扯皮吧,如何!”
袁穹的提議,眾人自無不是,況且他也不是詢問句式,算是直接定了調。
開始道士不方便明目張膽偏袒白龍,現在好了。
挑大梁的那良野回來了,他是有資曆與威望代表白龍參與高層商談的,如此許多訴求從他嘴裡提出來,就不會讓人有偏袒之感。
經過四方親切坦誠的交流溝通,充分了解了各自所求,彼此達成意見交換,最終凝聚共識,達成統一,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新道路。
簡單來講就是經過一番唇槍舌劍後,四方勢力基本滿意,全都換到了各自想要的東西。
因為有道士當中間人和見證人,談的都比較實際,沒有獅子大開口,都是秉承著在維護各自利益的情況下,開拓創新出了新的利益空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袁穹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思想理論指導下,沒有互相埋雷,以利益最大化的形式,進行了戰後格局的統一分配。
彆問為什麼還沒打呢,就商討戰後事宜。
如果連戰後利益分配都不提前商量好,那這兵也不好出。
最終結果如下——
大黎:要求三方盟友在必要時,提供軍力、修士、錢糧,劉世雙有南下之心,所以這三股強力盟友必須在這方麵給予足夠支持。
草原人騎兵多陸戰強,龍裔擅水戰有大妖,白龍雖然衰落了,但境內修士是幾方勢力中最多的,所以大黎要求提供武力支持。
白龍:獨占關東道,在呂錦兒未回歸時,由那良部與諸將暫代治理,三方盟友都需保證關東道的獨立性。
哪怕以後大黎勢大,也隻是聽調不聽宣,維持高度自主性,與大黎為盟友,可以共同出兵幫助其南下征伐,城池地盤他們不需要。
但是!大黎富有強大後,需要反哺白龍,維持領地內的繁榮,凡是出自白龍之物與商人,需得暢通四方,不得阻攔,不得征稅。
同樣的,白龍商隊要保證盟友們的貨物周轉順利,戰略物資運輸順暢。
草原人:要求三方盟友提供足夠的物資軍械,允許草原人向北——龍裔開辟出的陸地上傳播信仰,要求不能阻止他們在關東道和關元道,兩處靠北的地界傳播賢者與天女信仰。
由於信仰的特殊性,出了草原就不好使了,以後草原人會東西兩處進行軍事傳教,如遭遇強敵,三方盟友需要提供支援。
要求在災年,草原水草不豐美,牲畜不好養活時,三方盟友要提供錢糧幫助渡過難關,減少損失。
同時,草原一方會為盟友們提供優質坐騎,以及相關售後。
北地龍裔:關東道、關元道、草原疆域三處的水脈交由冀望等一眾龍裔治理、管轄,保證境內風調雨順,不需要任何貢品,如有犯亂之龍裔興風作浪,四方共同除之。
要求三方盟友協助鏟除沒有登記造冊,沒有四方認可的水域淫祀。
同時要求盟友在龍裔走水化蛟成龍時予以協助,事前事後皆會賠償沿岸百姓。
還要求事後無論各方,攻下哪道,遇到無主水脈時,如無特殊安排,則優先選派北地龍裔治理,當然龍裔也會出大力氣協助進攻;遇擅殺北地龍裔之修士、勢力,三方盟友有義務協助討伐。
最後要求三方盟友在人力富裕時,允許冀望前往盟友地盤招募人手去修河,待遇就按袁道人定下的規矩來。
喜歡一頁一神通,道爺你這麼玩?請大家收藏:()一頁一神通,道爺你這麼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