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鴨江畔,晨霧未散。
道士袁穹肩扛黃泉幡,玄色道袍在江風中獵獵作響。
他身後,一列列英靈即將踏上那座他們幾十年前曾跨過的鐵橋。他們的軍裝早已褪色,綁腿沾著異國的泥土,但步伐依舊整齊,目光依舊堅毅。
“到家了......”
最後一張符紙無風自飄,落向江水,仿佛完成最後的引渡。
而橋的這一頭——
人潮如海,肅穆無聲。
先前的一切喧嘩,在此歸為寂靜,他們肅穆的望著那領頭的道人,眼神之中充滿殷切期盼。
來自山南海北的群眾們手持白菊與蘋果,靜立江畔。有人抱著泛黃的老照片,照片裡是再沒回來的父親、兄長、丈夫;
還有舉著“歡迎英雄回家”的橫幅,太多人穿著當年的軍裝,顫抖的手裡攥著早已停產的老物件和紀念章;
尚在人世的老兵們,穿著洗得發白的舊軍裝,胸前掛滿勳章,坐在輪椅上或拄著拐杖,渾濁的雙眼死死盯著橋的另一端,仿佛在辨認昔日的戰友。
“來了...來了...”
“回來了,都回來了,回家了就好,回家了就好啊!”
橋的分界線處,袁穹看著不遠處的人潮,深深吸了口氣,解除了“禁止拍照”的buff。
“啪!”
他一腳踏上重新啟封的鋼橋!
“魂兮歸來!”
“魂兮歸來!!”
隨著道士的呼喝,瞬間點燃了橋另一端人們源自血脈中的悸動!
全都跟隨道人一起高呼!
“魂兮歸來!”
三軍儀仗隊沿橋頭列陣,刺刀雪亮,軍靴踏地聲如雷。
“砰砰砰砰砰砰!!”
二十一聲禮炮齊鳴!
每一聲炮響都震徹雲霄,像是替當年未能歸鄉的戰士,補上那聲“我們勝利了”的宣告!
最新型的戰機呼嘯掠過,拉出鮮紅彩煙,宛如當年戰火中的信號彈,如今化作錦繡長虹!
核動力航母全息投影出現在江心,最新型攻擊無人機群在投影上方擺出“忠魂不朽”的燈陣。
當道士跨上老鴨江大橋後,英靈緊隨其後,一位兩位三位......
人群之中。
不知是誰先起的頭。
高唱“雄赳赳氣昂昂,跨回......”具體歌詞就不寫了,跨過改成跨回)
瞬間引燃人群之中的激情,數十萬人齊聲高歌,整座安東市的人都跟著唱了起來,還有守在電視機前、直播間中的十數億人口。
在這一刻,全都唱了起來!
整個東大,在這一刻響起了同一種聲音!
橋上英靈的腳步微微一頓,昂首挺胸大步而歸!
攝像機對準橋麵,記者低聲對著話筒說道:“各位觀眾,此刻我們正在見證一場跨越八十五年的重逢……”
而更多的鏡頭,則捕捉到了那些細節——
一位坐在輪椅上的九旬老兵,胸前勳章叮當作響。當英靈隊伍最前列經過時,他突然掙紮著要站起來。護理人員剛要攙扶,卻見他枯瘦的右手已穩穩抵在太陽穴——那是那個年代的標準軍禮,五指並攏如刀,小臂與眉齊平。他脫皮的嘴唇蠕動著,沒發出聲音,但口型分明在喊:“報告團長!三營三連戰士王建國歸隊!…歡迎回家!”
更多的老兵們沒有人落淚,不管多大年歲,全都默默敬禮,儘管眼眶已經通紅。
年輕的學生們手捧電子相框,循環播放著烈士家鄉如今的樣貌;
《軍事實錄》欄目組的長焦鏡頭捕捉到,英靈們凍硬的棉軍裝表麵,正簌簌掉落細小的冰碴。那些八十五年前寒冷戰場上的冰雪,在祖國陽光下終於融化。冰水滴在橋麵鋼板上,竟沒有留下水漬,而是凝成一顆顆渾圓的汞珠,滾向老鴨江方向。
當打頭的袁穹步入人群中時,群眾們如同波浪一般分開一條寬敞道路,供道士通行。
在一聲聲英雄和鮮花之中,道士突然覺得壓嘴角有點難啊,自己又不用維持什麼高人形象,為啥非得冷冰冰硬邦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