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天妖殿殿靈沉默了,好半響才悶悶的道:“我怕我頂不住。”
“莫怕,有我神道相輔,加之仙陣在身,你最多隻是傷些靈韻,到了仙界溫養一陣便可恢複過來。”
“當真要這樣?”
“當真。”
“···那日光菩薩不是還在地仙界嗎,不如你去請教請教他,或許他有掌中佛國之類的秘法,能指點你一二?”
“你還指揮起我來了?”陳元挑了挑眉:
“也罷,既得了這身佛門神通,去他那一趟也應該。”
說著,陳元身形消失在白玉殿堂內,天妖殿殿靈則是惆悵的歎了口氣:
“這人怎麼越來越霸道,不就當時沒出來幫忙嗎,記仇記這麼久!”
西境,佛門林。
大日真火憑空升起,陳元的身形從火中走出。
蓮台上的日光菩薩睜眼看來,雙手合十的道:
“南無藥師王佛,陳施主果真與我佛有緣。”
“客套話便莫多說了,在下今日前來,確為這一身佛門神通。”
頓了頓後,陳元飛落到蓮台前雙手合十道:
“在下欲帶人飛升,聽聞掌中佛國,一沙一世界之類的大神通能夠做得此事,不知對於這兩種神通,菩薩可有教我?”
周圍的羅漢聞言眉頭微皺,陳元來此討要佛門神通,但話語卻顯得狂妄無禮。
若非看在他是日光菩薩此世身的生父,他們早便出聲嗬斥,乃至大打出手了。
而日光菩薩卻不急不惱,微笑著頷首道:
“陳施主身有佛緣,心卻不靜,不如先靜下心來,與小僧論禪三日。”
“在下不懂佛理,不通禪機,怕是要讓菩薩失望。”
陳元搖了搖頭,顯得有些蠻橫。
然而日光菩薩卻是微笑不語,天上投落的日光變得刺眼奪目。
恍惚間,陳元被拉入了一片被日光充斥,但卻沒有靈氣的世界中。
他下意識便取出建木幼苗與五火七禽扇,身上氣機暴漲之際,離火八卦劍符浮現在頭頂。
“施主所需皆在此界,心靜了,法門自來。”
日光菩薩的聲音自無處不在的日光中響起,令陳元遲疑了一瞬。
神識散開,卻見此方世界不僅沒有靈氣,隻有一些凡俗之人於普通野獸,界壁也是十分稀薄。
不,這裡甚至不是真實界域,隻是一片不知從何方投射而來的投影。
無需動用建木幼苗,單憑自身體魄或是劍道便可離開。
輕吐了口氣,他收起建木幼苗和五火七禽扇,隻留離火八卦劍符在頭頂懸著。
挪移到凡俗城鎮的上空,俯瞰著這些忙忙碌碌的凡人,略覺有些無趣。
他刻意不講禮數的索要神通,便是想從日光菩薩的反應中看看,這位菩薩是否還有人性殘留。
畢竟清蓮的那番話令他確實憋悶,今日來便是存了故意挑事的心思。
可惜,這位日光菩薩看穿了他的意圖。
不僅直接點出了他心不靜,更是直接將他拉入此方世界,令他想發作也發作不得。
搖了搖頭,他閃身出現在凡俗城鎮的中心,身上幻光籠罩。
凡人忙碌來來往往,卻是看不見他。
他也不乾涉這些凡人,就這般看著他們忙碌不斷。
三天眨眼便過,日光菩薩的身形從街口走來。
停在陳元麵前,他語態平和的道:
“陳施主可有所悟?”
“菩薩想要在下悟什麼?”
“皆可。”
“毫無所得。”
“那便是陳施主心中芥蒂還未放下,故而看不見。”
“在下要看見什麼?”
“看此間的凡俗之人安居樂業,無災無痛,能夠渡過平凡安穩的一生。”
“然後呢?”
“施主想要掌中佛國,一沙一世界的神通,須得知曉一件事。”
“何事?”
“掌中佛國,或是沙礫世界中的生靈,需誠心誠意跟隨此界之主,得眾生之念加持,此界方可成就佛國。”
陳元聞言若有所思的道:
“所以佛門講究渡化眾生皈依,實際是為了造就更多的佛國?”
第(1/3)頁
第(2/3)頁
日光菩薩沒有正麵回應此事,而是反問道:
“陳施主覺得此方佛國,對這些凡俗之人來說,算不算得極樂?”
陳元思索片刻,搖了搖頭道:
“人與人之間的悲歡並不相通,有人喜歡熱鬨,就會有人覺得吵鬨,這便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極樂各有不同。”
“同一個世界,不存在所有人的極樂。”
日光菩薩麵露詫異,隨即頷首稱讚道:
“陳施主深得禪理真意,果真是有大智慧之人,若入我佛門,來日必得正覺果位。”
陳元沒有在意他的稱讚,而是眉頭微皺的道:
“菩薩既然在此時提起極樂,是想說此界對於這些人來說便是極樂。”
“因有極樂,故而願意誠心誠意跟隨庇護此界的主人?”
“確實如此。”日光菩薩微笑道:
“同一世界不存在所有人的極樂,但若不同界域,有著相同極樂之念的人齊聚於此,那對他們來說,此界是否就是極樂?”
聞言,陳元怔了下。
轉頭看向城中的凡俗,猛地發現這些人都有著類似的神色,平靜中帶著幾分滿足。
“看來陳施主悟了。”日光菩薩笑眯眯的道。
陳元再轉頭看向他,有些難以置信的道:
“若此界出現了與這些人意念相衝,或者說不與此界主流‘誌同道合’的人,會如何?”
“不會如此。”日光菩薩淡然道:
“不同追求的人,會輪回轉生於不同的佛國。”
“這怎麼可能?”陳元眉頭緊皺:
“魂魄轉生皆須過陰府判決,如何能自定轉生於哪處界域?”
“我佛門有大慈悲者永鎮地獄,此舉對天地亦是大有好處,故而天地對我佛門開此方便之門。”
日光菩薩平靜的道,話語的內容卻令陳元震驚不已,下意識的追問道:
“菩薩可否細說?”
“是說我佛門大慈悲者永鎮地獄,還是此舉對天地大有好處?”日光菩薩不急不緩的道。
“地藏王菩薩的慈悲之心,在下亦是有所耳聞,心有傾佩,不過在下更好奇的是舉此對天地大有好處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