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張春麗洗好衣服回來,張春華已經在準備送灶粑粑的餡料了。
張春華先將陳父一早從菜園裡拔出來圓蘿卜清洗乾淨,去皮切成細絲,然後放入少量的鹽,將蘿卜中的水分醃出來。
陳一凡老家這邊不像北方那,不管是餃子還是包子的餡料都會先炒熟,如果不擠一擠蘿卜的水分,等會炒出來的餡會水水的,不好吃。
將蘿卜處理好,張春華又將陳建國早上買的豬肉拿出來,先是切了一大塊瘦肉,切成丁,隨後又割了些帶皮的肥肉,蘿卜吸油,沒有肥肉口感總是會差一些。
這時候,張春麗也晾完衣服來到了廚房,她看妹妹這準備的差不多了,就動手生火。
老宅這邊雖然也有液化氣,但用得少,一般時候還是燒土灶的多。
等到灶間的火差不多了,張春麗就喊了自家丈夫來炒餡。
明明陳父年輕時候並不做飯,但陳家小一輩的男人們手藝竟然都很不錯,包括老三陳建黨,下班以後做飯也都是他來。
比起村裡其他人家,過年時候女人們既要打掃衛生、洗洗刷刷,又要灶上忙活過年的吃食,張春華姐妹對婆家還是比較滿意的。
雖然公公婆婆不會主動來幫忙,但也不會阻止自家兒子來乾活,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喊他們也能搭把手。
當然這一切都要在老三一家沒回來的時候,畢竟不患寡而患不均,都是平輩的關係,他們還是兄嫂,憑啥弟弟弟媳就啥事不乾呢?這事不管放在誰身上都會不開心。
聽到張春麗在喊自己,陳建軍也不磨蹭,來到灶間穿上罩衣就開始乾活。
“大哥怎麼還要你來?建國呢?讓他來炒。”張春華不好意思,自家男人也不知道去哪嘮嗑了,讓大房兩口子都在這忙活。
陳建軍毫不在意,“沒事,等會做粑的時候再去喊他,他手藝好。”
張春華一聽,那也行,陳建國的手藝確實好。
明明都是南方人,平時都不怎麼碰麵食,但是陳建國做出來的粑粑就是更好,皮薄餡大,還不會開裂,讓人不服都不行。
陳建軍先是在豬油盆中挖出一大塊豬油,這時候還沒有豬油不健康的說法,農村裡都好用豬油,炒菜更香。
等到油熱,將切好的肥肉粒倒入煸炒,因著帶了一些水分,一倒進去鍋裡就開始劈裡啪啦地嘣油。
陳建軍也不怕,鍋鏟劃拉幾下,等到肥肉略出油,變得焦黃,就倒入了瘦肉丁,翻炒後加入料酒去腥,滿屋子都飄著肉香。
張春華又遞過來切好的油豆腐丁,這是他們老家的特色,和張春華在海城買的油豆腐手感完全不同。
家中的更硬,一般冬天時候會放在鍋子裡麵,表殼炸過有嚼勁,內裡又和凍豆腐一樣,非常吸汁,唯一的缺點就是必須要油大才好吃。
這會放一些在餡料中,口感更豐富。
將油豆腐丁倒入翻炒一會,最後加入擠乾水分的蘿卜絲,調味就是簡單的醬油和鹽,臨出鍋的時候陳建軍還撒上了一把蒜葉,增香還好看。
陳一凡原本在房中和陳靜、陳潔玩,原來姐姐們房裡有好多漫畫,還有她們自己在本子上畫的美少女戰士,上一世她和陳靜陳潔都不親近,竟然什麼都不知道。
這會聞到香味,三人也都跑出來,陳一凡仗著自己還小,吵著要嘗嘗味道。
張春華嫌她煩,隻好給姐妹三人一人來了一勺餡,“直接吃會鹹,等會粑粑做好了看你能吃幾個!”隨後又讓陳一凡出去找她爸。
“可是我不知道我爸去哪裡了呀。”陳一凡苦惱,村子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難道她要一家一家去問麼?
“那會我看見三根來找建國了,應該是去他家了。”陳建軍在一旁說。
陳一凡還是疑惑,“三根是誰?”
“就是門口有棵大桂花樹那家呀,你小時候可喜歡和他家小兒子玩呢!你都不記得了?”
陳一凡無語,那得是多小的時候了,從她幼兒園開始就去海城讀書了,說這些她怎麼可能記得。
“小靜、小潔,你們認得路,帶著妹妹去喊二叔回來,彆摔倒了。”陳建軍看侄女麵露難色,好心解圍。
等陳一凡都走出門了,還聽見張春華在說她連村裡人都不認得了。
有了陳靜陳潔的帶路,陳一凡很順利就找到了陳建國,聽到她們說要讓陳建國回去做送灶粑了,三根家媳婦還十分羨慕。
看看彆人家老爺們,既能掙錢,還會做這些家務事,她可聽說陳家三房都是男人做飯呢!這種好男人她怎麼就遇不上。
陳建國回到家中,正好水已經燒開,他洗乾淨手,就開始和麵。
做送灶粑用的是鮮米粉,就是大米浸泡磨成粉,最後再曬乾。
陳建國看了看餡的分量,然後舀出鮮米粉,多少餡用多少粉,這麼多年下來,他心中都是有數的。
隨後將開水倒入粉中,攪成麵絮,差不多了再上手揉成團。
陳一凡看陳建國的熟練手法,還真是“麵光手光盆光”啊,看著就很厲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