嬿婉稟退左右,隻有進忠在身側,長長的隊伍在後頭遠遠跟著。
兩人慢慢走過宮裡狹長的宮道,走過了這些年兩人都曾走過的道路。
驀然回首,原來離當年的雨夜已經過去三十餘載了。
“沒想到,最後竟是你陪在本宮身邊。”
嬿婉站上高樓,從高處俯瞰著整個紫禁城,紫禁城的正對麵便是熙熙攘攘的京城,隔著無數重疊的紅牆,依舊能夠窺見一絲民間的喧囂。
“若是娘娘願意,奴才會一直陪著娘娘。”
進忠就站在她身側,兩人不過兩步的距離,與她同看一片景色。
“好,有你在,本宮便不覺得孤單了。”
他這一陪,便是五年光景。
按太後遺旨,三年孝期滿後,永琰成功當上了皇帝,而弘曆則被進一步封為太上皇,嬿婉為皇太後。
乾隆王朝,隻走到了第四十五年便更新換代。
如今是嘉慶二年秋,永琰下旨擴建了圓明園,嬿婉同一眾太妃都在圓明園養老,隻有祭祀這樣的重大日子才會回京居住。
嬿婉就住在前些年命王蟾建築的新宮殿中。
為表孝心,永琰批下巨款,新修建的宮殿為上下兩層,比當年老皇帝為寒香見修建的寶月樓還要豪華幾分。
不過是個居所,取了個不鹹不淡的慶華台為名。
當下正是中秋,皇帝在圓明園中置辦了家宴,看見現場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他突然想到了孤苦養病的老父親。
“額娘,兒臣已經用得差不多了,今日中秋,兒子想去瞧瞧皇阿瑪。”
他起身,朝嬿婉說道。
嬿婉身著吉服,聽見他的話後點點頭。
“去吧,中秋佳節,你該去見見你皇阿瑪聊表孝心的。”
“是,兒子告退。”
如今已經二十二的永琰,完全長成了大人模樣。
終究是皇帝的兒子,眉宇中可以窺見幾分皇帝年輕時的樣子。
許是因為出身皇帝,正當壯年的時候,臉上卻透著帝王間的威嚴氣息。
他接管朝政也有七年了,這七年迫使他成長許多。
走到老皇帝寢殿,看見海蘭正在喂皇帝吃藥,永琰上前請安道:“兒臣給皇阿瑪,愉太妃請安。”
禮不可廢,即便他如今是皇帝,也要向太妃請安的。
“快起來吧,你如今已經是皇帝,不必往這跑那麼勤的,今日是中秋,怎麼不同大家多玩一會兒”
這幾年皇帝常常往此處跑,因此,海蘭同他也熟稔不少。
“今日是中秋,兒臣自是該來陪一陪皇阿瑪的,愉太妃也該頤養天年了,不必日日守在皇阿瑪身前。”
海蘭聞言不著痕跡的收起了手裡端著的蕈菇湯,頗為懷念的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