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非去不可,至少去學塾露個麵,不然夫子就得去你家喝茶做客了!”
“不錯,到時候說不準葉嬸嬸生個火,還給你烙兩塊餅,左紅一塊,右紫一塊。”
少年聽完有些幸災樂禍的,不由在邊上補了一句。
雲清月則瞪了自己哥哥一眼。
少年也不知在路邊哪扯來的狗尾巴草,叼在嘴裡像個村子裡的二流子,很沒個正形。
蘇若雪顧尾不顧頭,隻聽見去了學塾會有餅吃。
瞧少女那兩眼泛光的模樣,都要趕上夜晚那貓子了。
隻是一個勁的點頭說著好呀好呀,恨不得立馬就去。
看來是個實誠的好姑娘。
無涯學塾,是這放牛村唯一的學塾。
並且還是被朝廷正式命名登記在冊的官塾。
而在該國其他村也同樣有著類似的存在。
一般會安排一些落榜的學子前去教書。
但也並非誰都可以勝任這個村中夫子的身份。
往往每年都會層層篩選,首先看的是品行,其次才是學問。
即便是落榜無望考取功名也有教書育人的本事。
而這無涯學塾話說是七百多年前一位落榜才子取的名,後遞交給渝國朝廷正式冊封。
其名出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中的無涯二字。
如今數百年光陰匆匆流逝,這放牛村還是那個放牛村。
可學塾中的夫子卻是每數年或數十年更換。
有的是派去了彆的學塾。
還有的卻是在村裡教了一輩子書
據說這個無涯學塾還是渝國唯一一個在數百年間沒有更改過名字的學塾。
學塾的後麵還建有一座七層樓高的藏書樓。
裡麵是從學塾開設至今封存的書簡。
這些書簡中除了每任夫子自己所著之書外,還有許多乃是曆屆學塾中的青年才子所著。
不過能存放進這藏書樓的都稱得上是驚才絕豔的佳品,絕無濫竽充數之流。
吳中舉,為現任無涯學塾夫子。
老頭十分年輕,約摸六十歲出頭。
當然,這年輕是他自己說的,老夫子幾乎每個月都會說上一遍:
“人老心不老,人活著,就得活出個精氣神來。”
平日也聽這位老夫子談及自己的往事。
經常抱怨自己名字取得不好。
吳中舉吳中舉,不就是不中舉嗎?
難怪自己“學富六車”竟連個舉人都考不上,實乃愧對先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