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國放牛村,黃桷巷,張阿婆麵鋪。
話說這渝國百姓有個從建國至今所傳下來的偏好。
那便是清晨起床後去街邊吃上一碗麻辣爽口的麵條。
用他們自己人的稱呼則為小麵。
在這數千年間,渝國小麵也衍變出諸多品種與口味。
尤其是那豌豆雜醬麵、香菜牛肉麵、還有那白豆肥腸麵。
若是再加上一個煎蛋,撒上一小把蔥花。
那這個上午,注定是圓滿的!
在武國人看來,這渝國人似乎人人腦子都有病吧?
對於他們來說,這大早上不都該喝粥吃饅頭嗎?
還花那麼多心思去弄什麼小麵。
不僅辣,吃完還口乾舌燥的,讓人很是不痛快。
從兩國日常吃食上便可看出,那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習性。
一個提倡清淡香甜,一個則是提倡麻辣鮮香。
不過有點倒是相同,那就是“香”!
無論百姓吃啥,反正一個字,香就對了。
而在這放牛村,就有著一家以豌豆雜醬麵聞名於十裡八鄉的小麵鋪子。
全名為“張阿婆豌雜麵鋪”,也是一家老店了。
平日這村中大清早來吃麵的村民沒有一百也有八十,生意是相當的紅火。
“我說張婆子,你這小麵怎麼又漲價了?”
“再怎麼說也是同村鄰裡,我們這些也算是老食客了。”
“從你當姑娘嫁人開店就一直照顧你的生意。”
“吃了幾十年的麵,如此做法可不厚道。”
“今日不給個說法,這麵錢還真不給了。”
隻見店鋪邊上正有一名鬢角斑白的老者,此時正與那麵鋪中的張阿婆爭執。
老嫗滿臉愁容,隻好耐著性子說:
“馬老哥,你又不是不知,這些年兩國交戰是越打越厲害。”
“那些大州郡中供應米麵糧油的商家都漲了價,並且還經常斷貨。”
“說是得優先保障前線將士,生意是真心難做!”
“你看這些年,也就漲了三文錢,可沒敢多漲。”
“就怕寒了你們這些老食客的心,我也是實在沒法子了啊!”
這時旁邊也有幫忙打圓的其她食客,出聲的是一名中年婦人:
“大清早就彆吵了吧,都是鄉裡鄉親的。”
“如今日子也比較艱難,聽說我們皚皚州童家村前些日子遭了兵禍。”
“村民流離失所,朝不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