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國官營的鹽鋪中,有三種不同價格的鹽售賣。
第一種,也是最便宜的,正是李宣此番大量購買的鹽塊。
這種鹽塊雜質很多,烹飪時多放,菜便會發苦。
以至於價格相對便宜,一般是普通百姓購買,但也賣到了十文錢一兩。
十文錢是什麼概念?
從李宣雇傭老福一天的支出就可看出,差不多是一個人加一輛牛車做工一天的酬金!
對於平頭百姓來說,並不便宜。
第二種,就是粗鹽。
粗鹽經過二次過濾精煉,雜質較少,各類重金屬含量偏低,價格也偏高,賣到了一兩銀子一兩。
各大高檔酒肆飯館,以及殷實的家庭,便是粗鹽的主力消費者。
第三種,便是最貴的精煉細鹽!
細鹽又分三類,按照官府製作工藝和純度的不同,價格在三兩到五兩之間不等。
那就是王公貴族和一流門第,才有能力消費的“奢侈品”。
李宣要做鹽焗雞,需要用到的是粗鹽。
但在他今天采買的清單中,粗鹽的占比很少,大部分都是那種最低等的鹽塊。
隻因他知道粗鹽可以經過鹽塊提煉出來,鹽塊溶於水,燒乾水分,令鹽分再次結晶之後,便會得到粒狀的粗鹽。
粗鹽再溶於水,反複過濾提純,燒乾結晶,最後得到的就是更加精純的細鹽!
換言之,隻要有足夠多的鹽塊,李宣就可以製作出粗鹽,乃至規格更高、更純的細鹽。
接下來的時間裡,李大當家挑燈夜戰,擺下兩口大鍋和必要的過濾蒸餾裝置,除了休息吃飯之外,都是一股腦撲在製鹽上。
一天一夜後。
整整十幾麻袋的鹽塊,全數被他製作成了粗鹽與細鹽。
精煉的損耗極大,李宣掂量了一下,最後的成品隻有小半袋粗鹽,約二十來斤。
細鹽則更少,估摸著六斤不到,但價值可是不斐!
這些成品鹽,若拿到市場上去賣,至少也值上百兩銀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