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趙紫薇有所懷疑,而沒有表露。
柳大小姐倒是直接,直言想看看那位“驚才之人”的詞作。
在她看來,雖不肯定“驚才”是不是李宣,但可以從其文中看出一二。
此前李宣在平洲便放出了兩首詩詞,便是李後主的《春月秋月》與《相見歡》。
若趙徹口中的這位驚才之人留下的詞作,文風與前兩首相似,那便可大致認定“驚才”就是李宣。
反之,就可能是另外的人。
不得不說,能讓皇帝如此屈尊降貴,親自去見之人必是有真才實學的。
不論趙紫薇,還是柳棲鳳都極為愛才,顯然都有些興趣,也想去見見那人。
趙徹笑道:“當然可以。”
說著,便讓身邊近侍取來了那首《滿江紅》。
二女相繼看過之後,皆是震驚斐然之色。
趙紫薇驚道:“此詞超絕,便是那位驚才先生留下的?”
趙徹點了點頭。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這首詞乃是趙徹的複抄本,並非李宣的“真跡”。
否則,二女倒是可以從筆跡看出是來自李宣的手筆。
而李後主與嶽飛將軍的文風迥異,一個頗帶陰鬱、哀怨,一個大張大合,熱血澎湃。
單看詞風,便知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因此,二女心中都皆有默契般,將這位“驚才先生”與李宣分開來看,認定是不同的兩個人。
可晉陽縣何時出了這麼一位驚才先生?
柳棲鳳遲疑了些許,竟直言道:“此人的詞文,竟絲毫不落於他之下。陛下,臣女可以隨駕去見見此人嗎?”
趙紫薇亦開口:“父皇,兒臣也要去。”
都是愛才之人,出了這麼一首驚世佳作,豈能不去見見本人?
趙徹聞言,與柳風陽對視了一眼,皺眉道:“可以是可以,但你二人趕了一夜的路,不累嗎?”
“不累!”
二女異口同聲,非但不顯絲毫疲態,反而精神振奮。
趙徹訝然一笑:“那好,一道去見見他也行。但此子尚不知朕的身份,朕亦不願他過早知曉。見了麵,裝作一般士族即可,明白嗎?”
二女再次同聲應是。
隨後,趙徹回身看向仍跪在地上的三位大人,想了想後,道:“至於你們三個便戴罪留任吧,朕有了空閒,再發落你們。趙龍,那位驚才先生住在哪間客棧啊?”
三人齊聲叩謝,其中那名身穿金甲的禁衛統領趙龍,拱手道:“回陛下,住在城東“有來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