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兒臣?”
趙紫薇有些驚訝。
趙徹點了點頭,而後露出一抹意味深長之色,道:“正是。匡兒年紀尚輕,玩性未泯,雖有儲君之位,卻仍無儲君之力。你身為長姐,還需得多輔佐、照拂他幾年。”
“你自幼聰慧,深明事理,且有愛民、護社稷之心,朕自是看在眼中。讓你接觸朝堂大事,授你監國之權,便是有意讓你們姐弟同心,守住這個江山大業,你可明白?”
“隻不過,管理廟堂,與在疆場上衝鋒陷陣不同。上位者主持家國大業,講究的是一個權術平衡,大局穩定,萬民安康。你尚欠火候,子眾就更加不必說了。這萬裡江山初定,內在未穩。萬一父皇哪天要是去了,你們姐弟倆唯恐壓製不住那些權臣。”
“因此,不論是未雨綢繆,還是說有備無患,朕都該為你覓得一良師益友,在側輔佐教導。”
趙紫薇聽此,似已明白了自己父皇的用意,微驚道:“父皇康安,仍龍精虎猛,何談萬一之事?你是想讓兒臣”
趙徹再次點頭:“對。朕有意將鄭老留在你身邊教導,讓你拜他為師!要知道的一點是,鄭老非但是我朝的頂尖大儒,亦是難以多得的謀士良師。有他在你的公主府做幕僚,你必然受益良多。”
“隻待有一日,子眾能擔起這江山家國,你方可卸下重任。可知?”
趙紫薇愕然:“兒臣明白父皇的用心,亦深知鄭老乃輔政之良臣。但二十年前,自鄭老歸隱後,就已對外宣稱不再收弟子。隻怕”
趙徹卻笑道:“話是人說的,規矩亦是人定的,焉有絕對之理?此番,他能領旨而來,就說明有的商量。玉南枝的招親會後,你隻管上前行拜師禮,父皇自會助你。”
“是。”
聽此,趙紫薇稍有欣喜,趕忙應是。
鄭南是西楚國的儒學泰鬥人物,且足智多謀,能成為他的弟子,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之事,包括她在內。
而這位大儒素來淡泊名利,隨心所欲,不願被世俗規矩束縛,平生隻收過一個弟子,亦驚才於天下,卻是身份隱秘,至今無人得知其弟子身份。
趙徹若有辦法留住這位大儒,並讓對方撕毀自己定下的規矩,再次開山收徒,是求之不得之事。
五國朝中就流傳出這樣一句話:得鄭南者,勝萬軍之師。
可見,此人並非隻是寫了一手好字而已,更有輔國安天下之能。
多年來,除西楚之外,其餘四國皆暗中派人前往琅琊山,試圖籠絡這位隱身臥龍,乃至許以王爵、相位誘惑,可見一斑。
能成為此般人物的弟子,豈能不讓殿下開心?
趙徹“嗯”了一聲,目光微閃,話鋒一轉道:“另外,就是你的婚事厚卿之子呢?那小子為何不跟隨你一起來?說起來,他也算是故人之子。朕與厚卿以兄弟相稱,拜他讓出京都,方可奠定如今朝廷的基礎。”
“朕當年本就有意為你倆定下婚約,隻是厚卿他”
說著話,趙徹輕歎,眼中似有無奈,自己就頓住不說話。
趙紫薇遲疑了一下,猶豫著要不要李宣的去向如實相告,並講出在蘇縣發生的事。
趙徹就已經苦笑擺手道:“罷了,此事過後再說吧!此子年幼時,朕曾接觸過,其秉性並不壞,料想是不會為難子眾的,且餘後再說吧。”
令趙紫薇剛吐到嘴邊的話,又給咽了回去。
而這個時候,若她說出李宣是找柳棲鳳去了,那趙徹估計就能猜出“驚才先生”就是李宣,也就沒有後來的連樁趣事
湊巧的是,皇帝並沒有給她說話的機會。
隨後,趙徹笑了笑,招來身旁的白發太監,吩咐道:“那個李驚才既得鄭老抬愛,可見資質與學識都屬上佳。通知下去,不論他能否奪得此次魁首,皆安排他與朕見麵。”
“還有,去看看魚兒是否已全數入網。”
“遵旨。”
老太監躬身離去。
卻令不明所以的趙紫薇與柳棲鳳等人皺眉不已,陛下這是收哪門子的網?
另一邊。
李宣跟隨鄭南進入征明樓後,便開始環顧四周環境。
征明樓是一棟橢圓形的龐大建築,高三層,類似於古代多層戲園的格局。
中間有一處直通樓頂的巨大橢圓天井,光線充足,一樓大廳極為寬敞,布置文雅而又不失豪華。
二三樓都是包房雅間,開設的窗口很大,可將一樓大廳的舞台儘覽無遺。
招親會接下來的所有流程,都將在一樓大廳舉行,奪魁者方有資格上樓麵見玉南枝。
之後,再過玉南枝兩道考驗,便可成為這位天下第一藝伎的夫君。
首先,便得先闖過京南四大才子這道坎兒,難度並不小。
此時,受邀的本地賓客都已落座,但大多都集中在二三層,一樓卻顯得很空蕩,沒幾個人。
招親會說是公開的,但能過得了入門試的,卻隻有李宣一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