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禦書房前,馮笙差點撞倒李宣那一下...本是故意的,但他的最終目的卻不是為了進入禦書房行刺趙徹。
那時候他真正的目標是李宣,隻是不知為何,當時竟放棄了出手。
被滲透的禁衛在宮門前攔住趙紫薇的車駕,不是要確認她的位置,更非將她當成了刺殺目標,而是想確定李宣是否在車上。
真正能讓那群禁衛放棄阻攔並放行的,不是因為趙紫薇的那句怒斥!
而是...王二棒的那句“公主與駙馬”!
公主與駙馬同車,就說明李宣身在車內,他的位置確認!
放他們入宮,便是要留給馮笙親自出手。
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會有個太監攔路,並將李宣帶往冷宮附近的原因。
趙徹根本沒有移駕,太監出現就隻是為了把他騙到此處。
馮笙鉗製住了李宣,趙徹身邊除了負傷的元海之外,也就隻有薛四祥一人。
加上那些暗中已經叛逆的禁衛策應,趙亦凡若此時出手,趙徹多半是凶多吉少。
獵場圍殺之時,有阪田龜一鉗製元海,虎屍機關的出其不意,趙徹本該死在當場。
但因為李宣的出現打亂了這個計劃,致使趙亦凡的計劃隻完成了一半。
趙徹身邊的忠臣雖死了大半,但他仍活著,西楚朝廷還能穩住。
李宣兩次救了趙徹的命,一次是在晉陽官驛,多格現身行刺之時。
這次又在獵場臨危救下了他,數度阻礙了趙亦凡的既定計劃,以至於不得不先設法除去李宣。
而殺一個李宣,對於馮笙來說,或許並不困難。
隻是虎威軍若還留著,這個“變數”就依然存在。
但要是李宣入宮之後,趙徹遇刺身亡,李宣同時也死於禁衛之手的話,那虎威軍便是謀逆!
朝廷下一步動作,必先是起兵剿滅平洲!
若無意外,隻要馮笙出手殺了李宣,剛才離開的禁衛就會折返,並布置現場,造成李宣行刺後逃跑不力,被禁衛格殺當場的假象。
與此同時,趙亦凡估計已經潛入宮城,隻等李宣身亡的消息傳到,便會出手對身在禦書房的趙徹展開致命刺殺!
馮笙先殺李宣,後趕往禦書房擋住元海和薛四祥,趙徹身邊空虛無人,等同必死之境。
如此一來,既除了李宣這個最重要的“變數”,又可借朝廷之力剿殺虎威軍。
等到朝廷因皇帝身亡而大亂,民心動搖之時,趙亦凡這個前朝太子再現身重返楚京,成功複國的幾率就大很多。
由始至終,自趙徹在獵場逃過一劫後,逆黨的主要目標就變成了李宣,趙徹次之。
而趙徹身邊的近侍出現了叛逆,似乎也在預示著鴻德殿設局的計劃,很可能已經暴露。
刺客帶走假密盒,極有可能不是返回自己的老巢,而是會去向一個栽贓的目標!
趙徹和昆侖族以為用假密盒做誘餌,可以引出幕後之人,殊不知反中了對方的計謀。
如果帶走密盒之人,最終將追蹤的禁衛引向一個不是主謀的“主謀”之處,那會發生什麼?
朝廷會認錯對象,殺錯人!
至於那個可能遭遇栽贓的對象,李宣不用多想就可以猜出一二,不外乎就是柳家!
如果殺手帶著假密盒,出現在柳家的地方並被禁軍抓獲,那柳氏一族便水洗都不清。
柳風陽再造入獄,乃至滅門,朝廷將再無頂梁柱,千瘡百孔之下,趙亦凡回歸奪權,加上一些守舊派的支持,焉有不能複國之理?
就算趙紫薇姐弟活著,亦獨木難支。
趙義匡年輕紈絝,尚無執掌皇權的能力,趙紫薇一介女流,可監國,但要想坐上皇位,震懾朝野,卻儼然不現實。
那結果就隻有一個,趙徹身亡,則朝廷必將分崩離析!
再者。
就算西楚百姓一時間接受不了趙亦凡當權,隻怕他亦想好了應對之策。
馮笙提到了昆侖聖器,並承認當年與阪田龜一刺殺昆侖四尊者一事。
那麼顯而易見,刺殺趙徹的同時。
昆侖長老和雲梓,以及皇甫俊兄妹也都是目標之一!
隻要拿下了雲梓這個夜昆侖和大梁少君兄妹,理論上便可要挾昆侖族和梁帝承認趙亦凡的回歸地位,乃至逼迫昆侖族交出聖器。
一旦得到聖器,趙亦凡將無可阻擋,就算要滅了周邊四國,也不在話下。
原以為自趙徹在獵場逃過一劫,己方便占據了主動。
卻在馮笙透露出些許隱秘後,讓李宣又頓感自己仍被玩弄於股掌之間,臉色不由暗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