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是因為奪回北域關,百萬大軍已無力再戰?”
說完,沒等紅月回複,李宣目光微閃間,又補了一句。
紅月點頭:“是的。當年的四國,因為饑荒而民怨四起。能聯合出兵,已是傾儘全力。奪回北域關,乃萬幸。就算尚有一戰之力,亦不可冒進。加上大漠本就是蠻夷人的老巢,在那裡,他們是主場作戰,有先天優勢。”
“聯軍後續補給不足,且又是長線作戰,稍有不慎,便萬劫不複。大漠黃沙萬裡,連年乾旱,氣候萬變,聯軍並不敢深入,更彆說能徹底剿滅蠻夷人。”
李宣兩眼微眯了一下,若有所指道:“明白了。莫離因為當年的大梁“北軍事變”而慘遭滅門,已與蠻夷人結下了血海深仇。所以當年他上山求昆侖族出手殺人,既有大梁皇帝的意思,也出自於自己的私怨。”
“但...當年你們並沒有答應他的請求,即便他肯獻上黃金萬兩,以及後麵重新組建的三十萬北域軍兵權?”
紅月再次點頭,“沒錯!我族誕生的主要使命是守護聖器,並不願直接染指邦國之間的戰爭。雖說除去蠻夷十大首領,保北域安寧,對我族來講也是百利無害。但...十大首領在大漠根深蒂固,豈是說殺就殺的?”
“就算我們能殺得了,自身亦得付出慘痛的代價。若族中因為幫助莫離而精銳儘失,那聖器由誰來守護?當時不用上呈長老會和族長,風無影就拒絕了莫離。”
這倒是一句實話。
昆侖族的使命是守護禁地中的聖器,若因為出手暗殺十大首領而遭到蠻夷的針對,亦或在行刺當中損失過大,於他們而言是無法承受的。
殺了十大首領,可保大梁北境安寧,也間接替莫離複了仇,但代價也是巨大,並不符合昆侖族的根本利益。
他們不願冒險,也是料想之中的事情。
頓了頓,李宣又問道:“然後呢?莫離應該不會就此作罷吧?”
紅月輕歎一聲,回道:“他當然不會!莫離遭到拒絕之後,憤憤離山,揚言還會再回來!沒多久,族中便收到了大梁皇帝的聖旨,下令要我族即刻點兵,隨莫離出征大漠。不滅蠻夷,勢不班師。”
李宣訝然:“他竟說動大梁皇帝對你們下旨?”
“對!但族中商議之後,還是認為聖器事大,不宜遵照這道聖旨。族長親自回絕了梁帝的使者,乃至不惜抗旨。”
“這...皇權之下,最忌諱有人悖逆。你們公然抗旨,梁帝豈不震怒?”
“他當然震怒!當年還下令莫離領北域軍圍困昆侖山數月,企圖逼我們就範。隻不過他們還是太小看我們昆侖族了,北域軍圍山三月後,梁帝於宮中中毒昏迷,便是出自昆侖奴的手筆。他要逼迫昆侖族出手,那就得先看看自己的命夠不夠硬!”
李宣啞然失笑:“好手段!怪不得坊間傳聞,昆侖山中聖旨都隻能排第二,敢情就是指的這出?梁帝為迫使你們出手,不惜興兵圍山,而你們為了顧全大局,不願染指邦國之爭,竟曾對他下手?”
紅月直言道:“正是如此!梁帝昏迷後,朝廷內部大亂。當時我們不說,他們還不知道那是出自我們的反製之法。我們未及公布,朝廷內部就自己相互爭鬥起來。當年的大梁少君皇甫神奇,起兵掌控了整個皇宮,意圖馬上登基為帝,奪取大權。”
“隻有莫離看出了其中貓膩,他深知是我族對梁帝出了手。於是,親自跪著爬上昆侖山的千步台階麵見族長,負荊請罪,以換取我們交出解藥,救回梁帝,阻止朝廷繼續內亂。”
“族長下令昆侖奴出手,本意隻是自保。原則上,並不想與大梁朝廷徹底撕破臉皮,見莫離這個始作俑者認罪,便同意和解。代價是...昆侖山中再無聖旨,皇帝放棄對昆侖山的各種限製,抗旨無罪!”
“梁帝恢複後,雖多有不願,但還是妥協了。但少君皇甫神奇在他昏迷期間企圖奪權,犯了皇家逆鱗,等同謀逆。事後,遭遇貶黜,流放邊陲,永不得回京。後來,才有了皇甫俊這個庶子的上位。隻是,皇甫俊的地位並不穩,梁帝並不怎麼喜歡他。”
李宣深沉點頭,“那莫離呢?他是挑起梁帝兵起圍山的罪魁禍首,你們就這麼輕易繞過他?”
“當然不會,但也沒有殺他!他畢竟是大梁國難得的將帥,若死了,北域關將無人鎮守,蠻夷人卷土重來,亦會禍及我昆侖。我們在他身上下了一種暗毒,每三月必須服用一次解藥,否則便會毒發身亡。莫離必須定期來我昆侖山接受審查,若再對我昆侖有異心,便是死路一條。而這監察之權,就落在了無雙使風無影身上。你若要問,他倆之間從何時開始有了深入交集,便是梁帝蘇醒以後,皇甫神奇遭遇貶黜之時。”
“依長老所知,風無影在監察莫離期間,可曾表現出任何異樣?例如說...她對莫離越來越寬容,乃至對他產生了感情?”
“那倒沒有!至少在老身看來,當年的風無影並沒有任何叛逃的跡象。她非但沒有表現出對莫離有情,甚至還數次建言殺了莫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