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軍隊係統中,兵符是權勢地位的象征。
原則上,手持皇帝的虎符,便可號令三軍兵馬。
但原則是原則,實際是實際,其中摻雜了太多不可控的因素。
單說一點,虎符乃是死物,人卻是活的,有思想,懂權衡,懂利弊的。
在現實中,到了真正的危急關頭,估計很少人會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一枚死物。
西楚三十萬皇城軍之所以願意離開楚京,完全是因為趙徹這個曾經帶領他們奪取天下的皇帝,而絕非是因為一枚兵符。
兵符更大意義上隻是一個象征,而不是本質。
到了真正兩軍對壘的時候,將士們聽從的唯有那個主帥,絕不是那個手持兵符的人!
這點,從正史中的大明就可看出一二。
當年朱允炆同樣手持三軍兵符,但最終朱棣大軍還是順利集結,並造反了。
兵符並不能控製朱老四的藩兵,更不能控製支持他的各地守軍,象征永遠是象征,並不能代表實際。
這也是李宣在趕往昆侖山之前,為何敢把西楚虎符交給皇甫俊的原因。
其一,皇甫俊是外邦太子,西楚軍團根本就不會聽他號令,縱然虎符在他手中。
其二,真正的戰士是懂權衡的,根本不會盲目聽令,隻會遵照自己直屬將官的指令。
而趙徹將李宣賜封為北伐大元帥,實際的兵權就隻在李宣一人手中。
更何況,實際帶兵的崔玉陽還是虎威軍的細作?
因此,不論李宣手中有無虎符,都是可以實際調動駐守幽州的三十萬兵馬的。
唯有啟用這股中堅力量,讓暗中的某人認為西楚國內空虛,時機成熟,方才會主動跳出來。
先滅平洲,後殺李宣,再迫使趙徹退位!
但那人不得而知的是,當他與大梁皇帝、東瀛天皇組成聯盟,意圖共分天下之時,實際上...李宣、皇甫萱和趙徹之間也形成了某種類似的聯盟。
如今的阪田龜一已然被李宣的上神身份蠱惑,一心隻想帶著聖器回國邀功,然後揮兵直指中原,根本就不會在意其他。
三十萬西楚皇城軍此時進入大梁,根本就不會去打蠻夷,更不會全數葬送在戰場上,而是全力相助皇甫萱奪位!
皇甫萱一旦在她父皇手中奪取了大位,大梁改朝換代,那人便成了孤家寡人。
阪田做夢都想不到,他心心念念帶回的聖器會是一場瘟疫災難,不僅不會讓倭族戰無不勝,反而會給他們帶來滅頂之災。
屆時,失去了大梁和東瀛兩大盟友,那人獨木難支,豈還是李宣與趙徹的對手?
皇城軍調動,雖然會促使平洲淪陷,但隻要虎威軍可以依靠火器固守秋神山,保存實力。
等待李宣處理好蠻夷十部,並成功幫助皇甫萱奪位後,大梁鐵騎與皇城軍將聯合出兵橫掃西楚各部,助力趙徹重奪大權!
無形中,一場最終決戰已經悄然展開。
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但可以確定的是,雙方都認為自己勝券在握。
若無意外,皇甫英雄此時最大的任務,便是設計讓西楚皇城軍全部陣亡在大漠之上,徹底除掉趙徹的最後一張王牌。
但他豈會想到...在他與那人密謀奪取趙徹皇權時,自己的龍椅也在遭人覬覦?
從某種層麵上來說,即使趙徹失去皇位,他皇甫英雄可能會比之更早。
七天後。
李宣帶著火器營與昆侖族隊伍來到大梁北三道上的一個屯兵軍寨,謂之蒼山營。
蒼山營,位於昆侖山脈西北段的中段。
建於兩山之間,地理位置極為關鍵,乃是北域關之後的最後一個屯兵要塞。
蒼山營往前,兩天路程便可抵達北域關。
往後,便是一馬平川的草原和良田。
蠻夷人若是擊破北域關,再奪取蒼山營,大梁腹地將儘收眼底,再無天塹可守。
大梁朝廷自知蒼山營的關鍵,因此在這裡常年屯兵三萬,武器裝備都是最頂級的,與北域軍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且近些年,皇甫英雄下令大肆改造蒼山營軍寨,建起了巨大的城牆,囤積大梁輜重物資,似有將之打造成第二個北域關的意思。
駐守在這裡的士兵,皆是皇甫英雄的嫡係軍團,對之忠心不二。
事實上,從昆侖山大殿趕往北域關,隻需五天的路程。
李宣卻用了七天方才抵達蒼山營,其中除了有故意拖慢行程,讓火器營有足夠的休整時間之外,也有留出空間讓莫離、皇甫萱與阪田辦事的意思。
隊伍在蒼山營三裡外暫時紮營。
李宣主仆三人站在一處小坡上遠眺城防堅固的蒼山軍寨,神色各異。
身下不遠處,雲峰夫婦正在著手與火器營分開,奔赴梁京。
昆侖族八千嫡係族人,老弱婦孺已經提前撤往皇甫萱的封地,棲霞城。
四千部眾留守主峰腳下,嚴防蛇群擴張,並開展針對蛇群數量的削減計劃。
剩下的千餘人則會跟著雲峰夫婦前往梁京,暗中策應後續皇甫萱的奪位計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昆侖族在大梁國內的威望很高,在沒有徹底與朝廷撕破臉皮之前,皇甫英雄大概率會允許他們進城。
這就給了皇甫萱裡應外合,迅速奪取梁京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