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不會讓民團泛濫,威脅到帝國的統治!”
左鴻江硬著頭皮解釋道。
內心深處,他問候了尹智銘這個搭檔祖宗十八代。
正經解決問題的策略,沒見他拿出來過,餿主意倒是一個接著一個。
為了搬倒閹黨,搞出了波及數省之地的白蓮教之亂。
現在為了鎮壓叛亂,又獻上了後患無窮的民團之策。
具體效果怎麼樣不知道,反正他知道同尹智銘捆綁,是他做出的最大錯誤決策。
哪怕他極力否認,鎮遠侯說的也是事實。
地方上的士紳大族,拉出一支數萬青壯組成的民團,沒有什麼難度。
最少他左家就能夠做到,加上他的影響力,彙聚十幾萬大軍都有可能。
看起來是實力雄厚,似乎可以左右天下局勢。
實際上純粹是扯淡!
人多不等於戰鬥力強,一千騎兵就可以追著十幾萬烏合之眾砍。
朝廷隻要出動幾千正規軍,就可以把他們輕鬆剿滅。
亮出這份家底,除了能引起皇帝的忌憚外,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意義。
真到了皇帝要動他們的時候,原本支持他的那些地方士紳,倒戈的比誰都快。
在皇權麵前,再大的影響力都是虛的。
皇帝隻需一道聖旨,地方上的縣令,就可以把他們拿下。
兩晉隋唐的門閥世家之所以強大,那是有私兵部曲。
不像他們這些被閹割的世家,天賦全點在了讀書上,早就脫離了軍事。
在大虞朝,武轉文朝廷大力支持。
想要文轉武,那就是九族消消樂。
“好了,民團之事後麵再議,朕現在乏了!”
不等百官開火,永寧帝就果斷叫停了這場朝議。
經驗告訴他,繼續辯論下去,自己剛提拔的親信又要被趕出朝堂。
甭管是否好用,終歸是他的老師,代表著他的臉麵。
……
廉州府。
自從收到叛軍準備出兵廉州的消息,原來的出兵收複失地計劃,就全部作廢。
此時收複的失地越多,接下來需要防守的地方也就越多,不利於集中兵力。
相比主動出擊去攻打敵人重兵把守的關隘,以逸待勞等著敵人自己出來,勝算明顯要高的多。
“李指揮使、景總兵,叛軍已經開始集結,新兵訓練的怎麼樣了?”
賈博關心的問道。
徐閣老給出了明確回複,他對李牧和景逸風的稱呼,也隨之發生變化。
作為關係戶,隻要打贏了這一仗,代理必定變成實授。
至於資曆啥的,那些都是束縛普通人的。
“勉強可堪一用,就是武器裝備太差了。
徐閣老承諾的兵甲,尚未運送過來,隻能拿繳獲的叛軍武器暫時用用。”
李牧平靜的回答道。
新兵主要是他在訓練,景逸風那個總兵,能夠指揮的還是隻有淮安營。
募兵不比衛所兵,那是需要發餉的。
徐閣老還在籌集餉銀,景逸風的家底有限,沒有能力提前墊付軍費。
李牧麾下的衛所兵,主要以畫餅為主。
除了廉州衛的士兵,分到了土地外,其他幾個衛都是畫餅。
沒玩啥新花樣,隻是恢複了衛所製度建立時的最初待遇。
每名士兵受田五十畝,提供種子、農具、房屋,至於耕牛暫時還欠著。
全部都是按照規矩辦,分的也是衛所軍田,誰也挑不出毛病來。
至於軍田數量略微多了億丟丟,那些都是小問題。
朝廷未登記在冊的土地,落入他的手中,那就是衛所的軍田。
問就是:衛所官兵開墾出來荒地。
這是一筆糊塗賬。
就算主人還活著,也不敢過來認領。
藏匿土地是重罪。
悄悄的乾,沒人會去深究。
一旦放到台麵上,藏匿五十畝就要抄家掉腦袋。
廣西士紳本就勢弱,又被叛軍禍禍了一遍。
僥幸活下來的幸運兒,能不能保住自家在冊的土地,都是一個未知數。
敢跳出來搞事情的,數量絕對不會多。
“軍備問題,閣老已經上奏朝廷。
想來要不了多久,兵部就會劃撥下來。
不過叛軍來勢洶洶,真的不需要援兵麼?”
賈博底氣不足的問道。
哪怕經曆了擴軍,廉州地區的官軍數量,也不過三萬多人。
對比敵人宣稱的四十萬叛軍,數量差距足有十幾倍之多。
對沒有經曆過戰爭的賈博來說,這個數量對比,著實太過嚇人。
“賈大人,朝廷劃撥的錢糧有限,根本養不起太多的部隊。
現在廉州地區的補給,全靠後方進行運輸。
運糧船隊還是南直隸巡撫衙門提供的,其中一部分船舶是商人手中借的,那邊一直在催促著還回去。
倘若派出更多的援兵過來,又沒有足夠的錢糧,後勤將是一個大問題。
敵人號稱四十萬大軍,實際數量肯定會大打折扣。
即便叛軍真有四十萬大軍過來,其實也不用怕。
受地理條件的限製,他們根本擺不開陣形,能夠直接投入戰鬥的兵力不可能太多。
我們隻需和他們耗著,光糧草補給就能夠拖死敵人。
如果方便的話,勞煩賈大人請閣老出麵。
從各地船廠抽調一批工匠,在廉州船廠的舊址上進行擴建,作為船舶維修之用。
順便給南直隸那邊下一道公文,直接把這支暫借的船隊,劃到本官麾下聽用。”
李牧麵不改色的忽悠道。
作為一位有信譽的人,自然不能乾有借無還的事。
倘若是欽差大臣下令征用,那就和他沒關係了。
留下這支船隊,再加上揚州水師陸續服役的軍艦,他麾下的水上力量將大幅度提升。
“這些是應有之義!”
賈博淡定的回答道。
理由太過充分,他完全找不到拒絕的理由。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