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中大多數人不得不四處漂流,忍凍挨餓。
正所謂禍不單行,水患尚未解決,隱隱有動亂的苗頭。
有些流民已經餓急了眼,聯合起來,不要命般地開始打劫官府及富戶。
那曾經安寧祥和的城鎮,如今陷入了一片混亂。
官府的糧倉被強行打開,富戶的家中被洗劫一空。
在這黑暗的時刻,不少城鎮都陷入了動蕩不安之中。
災區請求朝廷救助及鎮壓暴動的折子一封接一封地送到了皇帝的案頭。
號稱大盛第一糧倉的富庶之地竟出了天災,皇帝大為震驚。
他下令宮中及各府衙縮減開支,並令受災不嚴重的區域開倉放糧,全力救災,然後召群臣商議對策。
朝堂之上,群臣各抒己見。
有人建議由皇室牽頭,率群臣為災區捐款,同時,由相關官員組織鼓勵地方豪紳等捐款或救助受災百姓,讓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到救災行動中來。
也有人建議不如先打開其他地區的糧倉,運往災區……
大盛的糧倉當然還有不少,但卻是不能隨便動的。
這些糧倉是國家的戰略儲備,關係著整個國家的穩定與安全。
在沒有充分考慮的情況下,輕易動用糧倉可能會帶來不可預測的後果。
比如說,目前大盛還有幾十萬的軍隊需要供養,光這些軍隊每個月的吃穿用度就不是一筆小數字。
軍隊是國家的根本支柱,他們的存在是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的關鍵力量。
若是把糧食用來救災,那無疑會讓軍餉陷入緊張的境地,甚至可能會引發一係列的連鎖反應。
可若是不救災,民眾勢必會對國家,對顧氏皇族寒心。
這種民心的喪失,對於國家的統治來說,也是極其不利的。
似乎無論怎麼做,都會引發不安定的因素。
百官群策群力,他們認為兩害相權取其輕,必須先保障軍餉,這是毋庸置疑的。
因為沒有軍隊的守護,整個國家就會立馬陷入危險之中。
但同時,災情也亟待解決,賑災工作刻不容緩。
在這種兩難的局麵下,朝臣提議不如先開少數糧倉以緩解災情,然後再想彆的法子。
這看似是一個折中的辦法,眼下,也隻能先如此行事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