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稚氣未脫,於國事一竅不通。
朝堂之上,那些位高權重、野心勃勃的朝臣自是不會將這樣一個年幼且尚未坐穩江山的君主放在眼裡。
他們明爭暗鬥,拉幫結派,陽奉陰違,為了爭奪更大的權力和更多的利益,無所不用其極。
原本就暗流湧動的朝廷局勢,在新皇登基之後非但沒有平息,反而走向失控,內亂如洶湧的潮水般爆發開來。
各地的藩王也蠢蠢欲動,他們以“清君側”為名,實則企圖趁亂奪取皇位,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
一時間,大齊境內烽火連天,硝煙彌漫。
大齊那邊陷入動蕩不安的境地,與之相鄰的大盛則是按兵不動,在一旁靜靜地觀望局勢的發展。
大盛的朝堂之上,君臣們各懷心思,有的主張趁機出兵,一舉擊垮大齊,以雪當年之恥。
有的則認為應謹慎行事,畢竟大齊雖內亂,但底蘊猶存,不可貿然行動。
在這風雲變幻之際,羅詩杳明顯察覺到,嚴殊相較往昔更為忙碌了。
每天都往返於皇宮,軍營,將軍府,諸部各司。
晚上本來就回來的很晚,回來後還一頭紮進書房。
就是偶爾早些回來,還會召集一眾謀臣幕僚在前廳議事,可謂忙得連軸轉。
羅詩杳暗自猜測,大盛多半是見大齊內亂紛起,君幼臣強,朝堂不穩,便謀劃趁此良機對大齊出兵。
可大齊畢竟曾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稱雄一時,是威名赫赫的霸主。
其疆域遼闊,人口眾多,底蘊深厚,又豈是他國想攻打便能輕易攻打下來的?
遙想多年以前,大齊揮師北上,一舉就攻下大盛數十個州縣。
隨著大齊的節節勝利,大盛的國土不斷淪陷,局勢愈發危急。
要不是大齊的皇帝突然猝死,他們不得不撤兵,大盛恐怕危矣。
可即便如此,大盛最終還是將靜和公主嫁去大齊和親,以此來換取兩國之間暫時的和平。
這一場和親,既是大盛的屈辱之舉,也從側麵彰顯出了當時大齊的強大與霸氣。
再者,打仗並非僅憑一腔熱血與銳利兵戈就能成事。
那龐大的軍費開支從何而來?糧草的籌備、運輸與儲存又該如何安排?
士兵的招募、訓練與調配等等,全都需提前精心規劃。
每一個環節都不容有錯。
而嚴殊身為主帥,這些都是他要考慮的。
喜歡外室隻想原地躺平,你們惹她乾嘛請大家收藏:外室隻想原地躺平,你們惹她乾嘛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