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心悅誠服的點頭,而一旁的兵部官員,則把他們的功勞一一詳細記錄。
這一次,各軍團都立了不小的功勞,唯獨一個飛鷹軍沒有參戰,那麼下次戰鬥,首次戰役就要交給飛鷹軍來打了。
打了大勝仗,眾人也都是很開心。
根據目前的情況上來看,基本上主要再打兩仗,就能打完了。
隻要再打下龍虎關和三關,就能抵達桂林,再南下打玉桂,就能攻克乾國國都,滅亡乾國,一統天下。
機會難得,可得好好把握住才行。
沈長恭從後麵拿出來一張地圖,直接鋪到了地上,拿著一根棍子,指著地圖說道,
“現在,我們在零陵,往西南四百裡,便是桂林,有兩條路可以走,分彆是東邊的三關和西邊的龍虎關。
兩關東西相距一百裡。
龍虎關,是第九軍團統帥寇進率領的,外加十萬地方軍駐紮。
而三關則是第十軍團統帥石良率領,也是十萬地方軍。
對於這兩處地點,公羊大帥,你有什麼建議沒有?”
公羊戈立刻站起身說道,
“王爺,這兩處地點,我都去過,龍虎關,準確來說叫龍虎峽,中間是一片平坦且蜿蜒的山穀,而在山穀中間,則是一座雄關,便是龍虎關。
龍虎關不光是關內能夠駐軍,就連兩側的山頭上,都容易埋伏大軍,居高臨下的攻擊中間的敵人。
這一整條山穀,其實都是危險地帶。
另外,三關這邊,則是三座小關,沒有龍虎關那麼大,位於層巒疊嶂的群山之中。
每個關隘,兩側都是山。
我們要走這裡,就得一座一座的將其啃下來。
而且隻能從一麵進攻。
但相應的,它的山穀沒那麼長,打下關隘後,就不用擔心伏兵了。
自古以來,乾國即便是麵對最危險的時候,也都是靠著這兩個地方來防守北邊的敵人。
有句話叫做桂林在,乾國興,桂林倒,乾國亡。
可見桂林北邊的這兩座雄關,對乾國的重要意義。
如果讓末將來選的話,末將選擇走三關路線。
三關之間好歹還有地方能排兵布陣。
龍虎峽那裡,太長太窄,難以施展開來,如果兩側山上有伏兵,我們也難以打上去。
如果我們在峽穀裡麵駐紮,他們甚至可以放火燒峽穀。
現在是秋天,龍虎峽內樹木繁多,生態環境很好,但此時正是秋高氣爽天乾物燥的時候,一把火下去,那座山穀,就是我們這一百多萬大軍的墳墓。
所以,末將提議,我們走三關,入桂林,再南下打玉桂。”
羽化天看著地圖問道,
“那龍虎關呢?就放任這二十萬大軍在我們的背後?”
“我們可以調遣兩到三個軍團,去堵住龍虎峽的關口,敵人沒有補給線,堅持不了多久。
甚至我們還可以先攻下玉桂,然後拿著乾皇的聖旨,要求他們投降就可以了。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都到了最後關頭了,我們沒必要再浪費兵力犧牲將士,去冒險打那一座大峽穀了。”
公羊戈的心思很簡單,不想讓燕軍死太多人,也不想讓乾人死太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