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旨很快下達。
而後,又有官員站了出來,說道,
“啟稟陛下,袁鬆和第九兵團長曾凡官官相護,怕是會又安排一個暴虐無恥之徒來管理軍隊,治標不治本啊。
要想安撫第二營的軍心,就得從都城調官過去,補發軍餉,給糧給肉。
都城的軍官,不屬於他們的體係,代表的是皇上的恩德,將士們感恩皇上,自然用命作戰,再加上昆侖關險峻,定能阻擋燕軍。
過個半年,燕軍糧草不濟,自然也就退兵了,不退兵就等著餓死吧。”
“行吧,愛卿說的有理,那讓誰去比較合適呢?”
眾臣裝模作樣的提了幾個人名,但是這些人,都是犯過錯的,乾皇一聽就搖頭說不行。
接著,正主登場。
“陛下,城防司千夫長文瓊,知書達禮,飽讀詩書,文武雙全,待人有禮,謙虛謹慎,讓他去倒是再合適不過了。”
“文瓊?是文博的兒子嗎?朕有些印象,前些年校場比武,他弓箭第一對吧?”
“是啊陛下,戰賦也是第一。”
“對,確實是個文武奇才,文愛卿,讓令郎前去接任劉勇,你以為如何?”
文博趕忙站出來說道,
“陛下,犬子才疏學淺,如何能夠擔起重任,他戰死沙場是小,誤了國家事大啊。”
乾皇不耐煩的說道,
“朕酒宴五你們這一套,舉賢不避親不懂嗎?一群酸腐文人,謙虛什麼謙虛?
國家危難時刻,難道你想獨善其身嗎?你為了保護你兒子,就不讓他為國效力嗎?”
“老臣不敢,老臣不敢!”
“就這樣定了,等會兒給文瓊下旨,讓他去昆侖關接替劉勇。”
“陛下,還有補的軍餉和肉糧,才能平複士兵怨氣啊。”
“直接去國庫領。”
“遵旨。”
乾國有錢,皇帝也是明君,國庫充盈,再加上打仗時間並不長,不是消耗國力的持久戰,故而錢糧並沒有消耗多少,在玉桂就錢糧多。
乾國真正缺的是良將和勇士,要是花錢就能安撫士兵,那乾皇可太高興了。
而後,他們又商議了國事,眾臣照舊彈劾了一番袁鬆,然後散朝。
彈劾前線將領那是家常便飯,畢竟利益太錯綜複雜了。
這個時候就要考驗皇帝的意誌堅不堅定了,能不能信任主帥。
不堅定的如崇禎,殺了袁崇煥,十七年換十九個首輔。
乾皇比崇禎強,他始終堅定的信任前線的將帥,但奈何將帥太拉胯,辜負了他的信任。
他也不亂殺大臣,最多也就是關押審訊,但大臣卻很多人叛變,投向了燕國這一邊。
他是個好君主,但生不逢時。
文博拿著聖旨,回到家裡,讓人喊來了兒子文瓊,然後小聲交代他,到軍營裡麵收買人心,倒是給燕軍開門。
文瓊聽完後點了點頭,帶著一些家仆,趕了幾十輛馬車,直接去了國庫。
反正陛下說了,讓他拿,又沒規定要拿多少。
他就直接敞開了拿。
白銀三萬兩,拿!
糧草一萬石,拿!
牛羊豬肉三千斤,拿!
除了酒,他什麼都拿。
把看管國庫的人都驚呆了,想要阻攔,聖旨一亮,撲通撲通跪下一大片。
再也不敢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