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寶物有限,二家必爭。
果不其然,為奪珍寶,錢氏與劉氏劍拔弩張,嫌隙愈深。
與此同時,林羽效仿“商鞅變法”之策,於各地推行新政。
他大力減輕百姓的徭役賦稅,鼓勵農耕,興修水利。
百姓聞之,皆感恩戴德,踴躍響應。
在一個偏遠的鄉村,正當林羽的改革初見成效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蝗災席卷而來。
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陷入了新的困境。
林羽立即組織救災,調運糧食,同時鼓勵百姓補種其他作物,與災荒頑強抗爭。
一位滿臉滄桑的老農涕淚縱橫:“大人之恩,如同再造。吾等願世代為大宋子民,忠心耿耿。”
林羽亦感動不已,誓言不負百姓所望。
然而,改革之路,可謂是荊棘密布、阻礙重重。
朝中那些保守勢力,如同頑固的磐石,死死抱著“祖宗之法不可變”的陳舊觀念,對林羽的革新舉措百般刁難。
在朝堂之上,保守派的大臣們群起而攻之,言辭激烈。
“林羽,汝這是妄改祖宗之法,必招禍端!”
“祖宗之法曆經數代,豈能隨意變更!”
他們一個個麵色陰沉,目光中滿是指責與憤怒。
林羽卻毫不畏懼,挺身而出,目光堅定而銳利。
“諸位,‘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如今局勢已變,若仍守舊法,如何應對當下之困局?昔日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趙國強大;商鞅變法,令秦國崛起。今吾等若不變,大宋何以圖強?”
他引經據典,言辭懇切,句句在理。
其聲音洪亮有力,在朝堂上回蕩,令那些保守派一時語塞。
隨著時日推移,錢氏與劉氏因彼此的內鬥而元氣大傷。
林羽敏銳地察覺到時機已然成熟,決定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為策略,精心派人去遊說各方。
林羽所派之人皆是能言善辯之士,洞悉各方勢力的心思與需求。
麵對錢氏,遊說著細數內鬥帶來的損失,描繪歸降後的種種好處;對劉氏的旁支和盟友,則陳明利害,曉以大義。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林羽運籌帷幄,最終使得錢氏認清形勢,選擇歸降,而劉氏則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勢力大不如前。
此後,林羽大力整頓吏治,決心剔除那些貪汙腐敗、無能無為的官員。
他親自考察各級官員的政績,傾聽百姓的呼聲。
對於那些真正有才華、有德行的人,他如“伯樂相馬”一般,毫不猶豫地予以提拔重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