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年間,暖春的柔風如輕紗般悠悠拂過沿海的蒲門所城。
這座小鎮在歲月的長河中,曾因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成為海上貿易的關鍵樞紐。
遙想元朝之時,千帆競逐,萬商雲集。
異域的香料散發著迷人的芬芳,精美的瓷器綻放著典雅的光澤,華麗的絲綢舞動著絢麗的風姿。
碼頭處喧鬨震天,街道兩旁商鋪鱗次櫛比,不同膚色、不同口音的商人穿梭如流,吆喝聲、議價聲交織成一曲雄渾的繁榮樂章。
然而,時光流轉,如今的蒲門所城卻深陷困境的泥沼。
海禁的政令猶如沉重的鐵鎖,緊緊束縛住它前行的腳步,海盜的頻繁侵擾更是讓這座小鎮傷痕累累。
港灣內,腐朽破敗的船隻橫七豎八地隨意擱淺。船身的木板在海水無情的侵蝕下千瘡百孔,猶如歲月狠狠刻下的一道道傷疤。
海岸邊的防禦工事也已年久失修,石塊剝落,雜草叢生,一片荒蕪。
曾經熱鬨非凡的集市如今冷冷清清,僅有幾家勉強維持生計的小店,店內貨物寥寥無幾,店主人眼神黯淡無光,深深的無奈與絕望溢於言表。
……
在繁華的大都城中,林羽站在熙熙攘攘的街頭,身旁人群來來往往,小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
可他卻眉頭緊鎖,仿佛置身於喧囂之外,心中滿是憂慮。
他喃喃自語:
“如今這海禁政策如此嚴苛,沿海的諸多城鎮經濟凋敝,百姓們的日子過得苦不堪言,我怎能坐視不管?”
就在這時,一位遊曆四方的老者與他在街頭相遇,老者向他講述了蒲門所城的故事:
“……聞其往昔,千帆競發,萬商雲集,乃海上貿易之昌盛之所。然時過境遷,今因海禁之策與海盜侵擾諸般緣由,衰敗不堪,民生維艱。”
林羽聽聞後,心中萌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他決定前往蒲門所城,探尋重振海上貿易之路,為百姓謀一條生路。
於是,他開始四處奔走,召集誌同道合的夥伴。
這一日,陽光透過雲層灑在林羽的小院裡。
林羽身著一襲素色長袍,站在庭院中央,身姿如高山之鬆般挺拔,眼神堅毅而睿智,仿佛能穿透重重迷霧。
他那寬闊的肩膀像是能扛起千斤重擔,整個人散發著一種堅定不移的決心。
他目光堅定地看著麵前的幾位好友,雙手抱拳,神色鄭重:
“諸友,近聞蒲門所城昔時輝煌無匹,為海上貿易之要樞,然今衰頹若此,百姓苦困。吾決往之,重振海上貿易,未知諸友願與吾同往否?”
眾人齊聲應道:“願與林兄共赴艱難!”
隨後,他攜著摯友沈瞻遠以及幾位誌同道合的夥伴,毅然踏上了前往蒲門所城的征程。
沈瞻遠出身於書香門第,麵容清瘦卻不失俊朗,恰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他身著一襲青衫,舉手投足間儘顯儒雅之氣,仿佛從古老的書卷中走來。
那一雙深邃的眼眸,猶如深邃的湖泊,透著對世間萬物的洞察與悲憫。
林羽與沈瞻遠相識於一個破舊的書肆。
那日,兩人同時伸手去拿一本罕見的古籍,目光交彙,瞬間便覺彼此心靈相通。
自那以後,每逢月上柳梢頭,兩人便相聚在林羽的書房中,常常徹夜長談。
林羽心潮澎湃:“瞻遠兄,汝觀今之世,百姓生計維艱,吾等安能作壁上觀?”
沈瞻遠輕輕點頭,應道:“林兄所言極是,吾等當有所作為。”
他們共同探討古今興衰、民生疾苦,皆懷著一顆經世濟民的壯誌雄心。
此次聽聞林羽欲在蒲門所城探尋重振海上貿易之路。
沈瞻遠毫不猶豫地放下手中書卷,來到林羽麵前,堅定地說道:
“林兄,吾願與汝同行,定當為此偉大事業出謀劃策!”
初入蒲門所城小鎮,林羽他們便瞧見一位老漁夫落寞地坐在街邊,麵前擺放著幾張破舊不堪的漁網,粗糙的手指正熟練地修補著一處破損,眼神卻空洞無神,癡癡地望向遠方的海麵,似在回憶往昔的繁華盛景,又似對當下的艱難困境感到無比迷茫。
林羽快步上前,恭敬地拱手行禮,輕聲問:
“老伯,此鎮上可還有知曉航海貿易事宜之前輩?”
老漁夫緩緩抬起頭,歲月的風霜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他沉默良久,才沙啞著嗓子:
“早年倒是有不少能人,現今嘛,大多都被此艱難時世消磨殆儘,所剩無幾嘍。”
林羽心中滿是惋惜,但希望的火苗並未熄滅,繼續在小鎮中挨家挨戶地尋訪。
他沿著坑窪不平的青石街道,走過一間間緊閉或半掩的門戶,詢問著每一個可能知曉的人。
晌午的陽光熾熱,林羽的額頭布滿汗珠,卻仍未停下腳步。
就在他幾乎要感到絕望之時,一位在街角賣茶水的老者,聽聞他的來意,微微眯起眼睛,思索片刻後說道:
“若欲尋彼曾於遠洋商舟上之梢公,不妨往鎮西頭那狹深幽曲之小巷試尋機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