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流逝,他丹田之下的氣海已經變成了一汪金色的小湖,或綻放著蒙蒙金光,似有成年人巴掌大小。
要知道,一般修士在突破築基後,“靈力之湖”平均也就有雞蛋般大小。
而一些根基深厚的修士,“靈力之湖”差不多能有成年人拳頭大小。
或許這就是完美築基所帶來的好處了。
許是張凡的靈力太過渾厚的原因,他體內靈力竟然還沒有完全液化。
此時他的身體依然像個無底洞一般,需要大量的靈氣來維持靈力液化。
“凝!”
下一刻,張凡又攝來一顆築基丹,一口吞下。
同時,他又吞了一大口玉髓。
他緊接著單手掐訣,指著聚靈陣。
一時間,聚靈陣光芒大放,隻見附近的靈氣快速的朝著洞府彙聚而來。
有了築基丹、玉髓和聚靈陣的輔助,原本體內快要耗儘的靈氣,驀然間又狂暴了起來。
僅剩一些未液化的靈力,在此時,就如雨點一般落下。
待得最後一縷氣流也被轉化以後,張凡丹田下方的那汪金色小湖,似乎又變大了一些,已初具不凡之象。
此時,他已經算得上是一個築基修士了。
不過,由於液化的靈力狂暴無比。
此時的境界極為脆弱,如果不加以鞏固的話,靈力也會慢慢侵蝕境界,之後液化的靈力會慢慢摧毀“大壩”。
接下來,泄露的液化靈力便會慢慢氣化。
到了最後,境界會跟著跌落回煉氣期。
所以,這一步驟,也稱為“築仙台”。
隻有仙台穩固,才能駕馭得住這些狂暴的靈力。
築仙台,共分為四個步驟,分彆是:《入靜調息》、《意守玄關》、《退凡化“仙”》、《仙人撫頂》。
而這四個步驟,每一步驟需要靜修二十五天,不能多也不能少。
故而:仙台開,百日築。
古人有言,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數。
典自北鬥手劄,其中有雲,大衍天數,二十有五。
古人以天為陽,地為陰,單數為陽,雙數為陰。
單數一、三、五、七、九,加起來正好二十五,此為寶數,代表延綿不絕之意,生生不息之象。
這也是修仙界為何說隻有踏入了築基境,才算得上是一名真正的修仙者。
與此同時,張凡靜心盤坐,抱元守一,心無雜念,全力感悟。
···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
此時的張凡似乎感應到冥冥之中,或有種玄奧的變化。
他隱隱覺得有種神秘的力量,在環抱著他,使得他心念通達。
這一天,張凡體內的經脈就宛如一條條茁壯的河流,汩汩而動,正源源不斷的向著丹田處的水窪彙聚而去。
“嘩啦啦!”
與此同時,張凡緩緩睜開雙眼,眼中滿是驚喜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