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朝堂上頓時吵成了一鍋粥,彈劾之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也有幾個大臣力挺顧雲起,認為他確實是在為朝廷除害,大義凜然。
這幾個人都是皇帝的人,他們都知道皇帝的打算,現在這個時候自然站顧雲起這邊。
不然顧雲起就是一個人,不管他手上有多少兵權,都不可能一個人對抗整個朝廷的官員。
而有的很多大臣則堅決反對,覺得他行事過於激進,不顧後果。
眾人各執一詞,爭論得麵紅耳赤,難解難分。
皇帝坐在龍椅之上,眉頭微皺,見此亂象,輕咳了一聲,而後提高音量嚴肅說道。
“肅靜!朕既已下旨讓顧將軍查抄通敵叛國之人,就不會再收回。
可顧將軍也要依法行事,但切不可濫用權力,若有差池,朕絕不輕饒。
朕相信顧將軍的忠心,但也期望將軍行事能更加謹慎周全,莫要讓朕失望呐。”
眾人聞言,一片嘩然。
一位大臣滿臉憂色地出列,“皇上,此舉不妥啊!若將軍肆意抄家,朝堂必將大亂。”
他們聽皇帝的口氣,就是讓顧雲起繼續抄家,這怎麼能答應!
又是好一番爭論,結果的結果就是沒有結果,皇帝被他們吵煩了,直接就退朝了。
退朝後,大臣們在金鑾殿外圍住顧雲起,眼中滿是敵意。
方才朝堂上的彈劾不成,他們仍不甘心。
“顧將軍,你莫要以為皇上偏袒你,你這般行事,遲早會自食惡果。”一位大臣滿臉不屑地說道。
顧雲起冷冷地瞥了他一眼,並未回應,抬腳欲走。
可其他大臣怎會輕易放過,他們七嘴八舌地嚷起來。
“哼,你今日如此張狂,彆以為我們會善罷甘休。”
“將軍還是好好想想怎麼給自己留條後路吧。”
顧雲起停下腳步,怒視眾人:“本將軍行得正坐得端,何懼你們這些讒言小人。”
雙方僵持不下,氣氛劍拔弩張,仿佛一場風暴即將在這金鑾殿外再次掀起。
這時,一位老臣站出來,緩緩說道:“各位同僚,莫要衝動,這裡可是金鑾殿外。”
但年輕氣盛的大臣們卻並未聽進去,依舊怒視著顧雲起。
而顧雲起隻是冷冷地看著那些大臣們。
“昨夜我護國將軍府火光衝天,慘叫連連。
你們卻視若無睹,你們安的是什麼心,你們自己知道。
我一定要將真相查個水落石出,讓凶手血債血償!”
說罷,他冷冷地掃視著眾人,那眼神中的冷漠與決絕讓眾人不禁一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