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雖然可以代替自己完成絕大多數的事情,而且可以完美執行命令,不會出錯。
但是再完美的智慧體也終究是少了一些創造力。
就像雷權現在吃的飯菜一樣,雖然花樣和味道在部落已經是無出其右了。
但比起原先在地星的時候,那還是差了一大截。
5000年的吃喝文化,發展出來的好東西太多了。
假如還是在地星的那種條件下,雷權家天天變著花樣的吃,一天一個菜,也能吃個十幾年不重樣。
但奈何部落就是部落,原始形態是他們的本來麵目,物資種類匱乏是鐵一般的事實。
雖然雷權在背後狠狠的推了一把,但經濟這東西終究不是一下就能發展起來的。
就像決定拿雞蛋作為貨幣一樣。
在雷權認為,每個成熟的雞蛋,其大小、個頭、形狀都很均一,其營養價值也都差不多。
這正好符合錢幣的概念——既具有實用性又具有可交易性,且具有價值穩定性。
而單個雞蛋的價值並不算太高,所以很多東西可以等值的拆分成數個雞蛋。
部落人本來就沒有什麼具體的重量的概念,以物易物都是大致估算價值。
而一個雞蛋的重量大小就比較標準,熟悉之後大家都可以通過重量,手感來判斷一樣東西大概值幾個雞蛋。
再加上雞蛋可以很穩定又大量的產出,不管作為短期等價交易物還是長期本值貨幣來說,都是挺保值的。
畢竟雞蛋除了吃以外還可以孵小雞。
而各種肉類的價值也就沒有這麼穩定了。
一般旺季的時候獵物會很多,肉類的價值就會下降,然後到淡季的時候,獵物變少,肉類的價值又會升高。
這樣的價格波動差距比較大的東西是不適合作為貨幣的。
植物就更不用說了,數量稀少不說,個個長得五花八門的,就連自家新產的土豆也是一樣。
看起來個頭差不多的東西,稱起來卻輕重不一。
金屬就更不靠譜了,一克銠跟一克鐵價值天差地遠,完全沒有衡量標準。
就像金子一樣,在部落裡頂多算是裝飾品,但在雷權這裡,可是最核心的金屬資源,因為女媧的製造少不了它。
所以算來算去,雞蛋還是最合適的等價交換物。
雖然雞蛋作為交換物有很多弊端,比如說不宜過長時間的保存,比如說容易碎,但眼下李泉還真沒有更好的辦法。
用紙幣純屬扯淡,那玩意是需要一個國家的公信力才能保證其運行的東西。
部落人更是不傻,一個不能吃不能喝的東西就妄想,換走自己手中的肉、蛋、鐵、鹽等重要生活物資,想屁吃。
用金屬貨幣?先不說金屬露天礦資源稀少,就說金屬貨幣的定價就完全沒有標準。
彆看雷權有女媧,但是在定價這種事上,由於沒有參照物,所以根本算不出來結果。
肉蛋柴米油鹽這些基活物資還好,大多數人就算算不來他的具體價值,但是一眼就知道他能吃幾天。
但是金屬和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比如說能量核、遠古遺物、隕鐵石這類東西。
首先從外表上就很難區分其價值,更彆說從主觀需要上來說就更難區分了。
就像佛祖的舍利子與石英珠子看起來一個樣,但價值卻是天差地遠。
就像玉石一樣,有的石頭天生就長得漂亮,做出來的東西也好,那萬一對上某個人的眼,他就喜歡這一款,那這個價值自然就蹭蹭蹭往上漲。
但如果他埋在山裡,甚至掉在路上,如果沒有人能發現的話,他可能一輩子就是個墊腳石。
還有各種露天礦石,不知道的人也就覺得他是好看一點的石頭。
但在雷權這種識貨之人眼裡,可就是大把的礦藏,也是大量的金屬資源積累。
有些東西可不興炒啊,一旦價格炒起來,再想降下去可就難上加難了。
要是隻是落到喜歡的人手裡,也算是物有所值了。
就怕老有人想讓他來發大財,那就是異想天開了。
就像鑽石一樣,尺寸越大它的價值越是浮誇。
但當某一天人們清醒的發現它不能吃不能喝的時候,他的價值也就可高可低了。
從雞蛋經濟,再到金屬經濟,再到本票經濟,再到紙幣經濟,再到電子經濟,這方麵雷權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隻希望八個衛星部落能更早的成型,接納更多人,從而在主部落跟衛星部落之間、乃至衛星部落跟衛星部落之間,形成一個完善且良好的循環經濟鏈,從而為自己帶來更多更豐富的物資儲備。
一旦更多的人形成固定的交易模式,那麼推行金屬貨幣和紙幣,就會相對變得容易很多。
到時候鑄幣權和定價權都落到了自己手裡,外麵不管有多少個部落。
隻要自己一句話,就能決定他們的資源將以怎樣的方式流進自己的口袋。
比起掌握生殺大權掌,控一國經濟命脈才是雷泉喜歡的東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