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義二】_淨界法師【首楞嚴王三昧】要義_线上阅读小说网 

【要義二】(1 / 1)

乙二、釋義分三:丙一、約經題明性修二德。丙二、示經要並稱歎法益。丙三、遵古德以自述緣起。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三頁。丙一、約經題明性修二德。

這裡蕅益大師首先解釋經題的含義。經題當中,先解釋大佛頂。大佛頂就是《楞嚴經》整個修學的觀念。你整個修學的觀念、你的最高指導原則是什麼?就是保持隨緣不變跟不變隨緣,在不變跟隨緣當中,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這就是大佛頂。這個大佛頂有什麼好處呢?它會成就一個自利的功德跟化他的功德。

我們看下一段“自行化他”。

依此成自行因果,故名如來密因修證了義;即此為化他因果,故名諸菩薩萬行首楞嚴。

和前麵所說的大佛頂是一個道理。一個修行者的明了的心,當他順從這個道理去思惟、順從這個道理去修行的時候,他可以成就一個自行的功德,就是“如來密因修證了義”。我們前麵說的“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曆僧隻獲法身”,來破除我們不必要的妄想。

第二個,我們順著這個道理去思惟,能夠成就化他的功德,能夠“諸菩薩萬行首楞嚴”,能夠強化我們的菩薩願望,使令我們的願望不退轉——“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所以這個大佛頂的道理,對我們自利利他是很有幫助的。這是講到它的修德。這個“修”包括成就自利的功德,也包括成就利他的功德。

第三個,我們把這個性德的道理跟修德作一個總結,說是“性修不二”:

因果妙修,全歸性具;化他力用,寧隔體宗。

“因果妙修”,就是修,修是一種造作。你要去造作,你要去思惟。這種自利利他的因果,這種修德,其實是從性德而來的。要是佛陀不跟你講這個觀念,你也不能夠成就修證了義,你也不能夠使令這個萬行成就首楞嚴。所以它是由性德所引生的。

但這個性德——“化他力用,寧隔體宗”。“因果妙修”是講修德由性德而起,但是性德也沒有離開修德。所以講“化他力用,寧隔體宗”。總而言之,我們講依止性德而生起修德,而修德還能夠開顯性德,說是“稱性起修,全修在性”。我們剛開始是根據一個很粗略的觀念來開展出自利利他;自利利他以後,我們對這個觀念更清楚了;更清楚以後,我們就開展出一個更大的自利利他;這個自利利他又使令我們觀念更清楚……所以理論幫助我們修學,而修學又讓我們更加了解理論。所以到最後是性修不二,是這個意思。

理論上講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這個性德是這樣子的。但實際在操作的時候——我們看《楞嚴經》的整個次第——實際在修德的時候,它剛開始偏重在“不變”,就是說你在變化當中,先把那個不變的清淨本體找出來。它很強調這個。我們可以這樣講,《楞嚴經》差不多花三分之二以上的經文,在成就這個不變,發明隨緣的部分少,它很強調自利的功德。所以雖然說它理論上是不變跟隨緣,但是它成就的過程,還是有它的先後次第。

這個是講到經題。

丙二、示經要並稱歎法益

【要義二圖一我放評論區】

這段講分彆真心跟妄心的相貌。

我們看第二段。丙二,示經要並稱歎法益。這個講到經文的要義。

這個地方有兩段:第一個,先講經文要義;第二個,再稱歎這個法門的殊勝。

蕅益大師講《楞嚴經》的“正宗分”,其實有六大科。這個地方是分成五部分,隻有五個部分,少的一個部分,就是“解釋經題”。因為經題前麵解釋過了,所以就剩下五大科。好,我們一一地解釋。

第一段,“分彆真妄”。二本明而金沙立辨。

《楞嚴經》剛開始,佛陀花了三卷半來分彆什麼是真心、什麼是妄心。佛陀對煩惱剛開始都沒有加以說明,他隻告訴你,反正你所有的煩惱都有一個根本,有的功德也有個根本,所以叫作兩種根本。佛陀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在枝末上、在作用上作分彆,他隻告訴我們說:一切法因緣生。有兩種因緣:一個是所謂的雜染的因緣——所謂的煩惱障、業障、報障,這種惑業苦的流轉的因緣;另外一個因緣是法身、般若、解脫,產生無量功德莊嚴的因緣。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啟動他的內心創造很多的功德;有些人會啟動他的內心,造了很多的煩惱去招感很多的業,而成就生死輪回呢?佛陀說這是因為我們的根本錯誤造成的。這兩種根本是:常住真心是清淨的根本,而攀緣心是雜染的根本。所以兩種根本,一個是常住真心,一個是攀緣心。這兩種根本,講了一個譬喻,就像“金沙立辨”。我們加以說明。

我們今天看到一個金礦,知道它不完全是黃金,也不完全是泥沙,它是黃金跟沙的和合。但是它本來是黃金的——金礦剛開始是隻有黃金,後來風吹雨打日曬,慢慢慢慢地泥沙就進來了,到最後黃金跟泥沙就混在一起。混在一起沒關係,黃金的本質沒有改變,我們隻要加以陶冶,把沙去掉,黃金的本質遲早會顯現出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新小说: 母星被穿?我開啟了修仙時代 今樂曾經噪古人 崩鐵:黑月光轉白,火爆四星角色 四合院:從工程師開始一路狂飆 離婚進度九十九,封總狂氪不想走 一路西行 係統出錯後,我成了LPL救世主 權力巔峰:從縣委大院開始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帶著超市穿六零,全家吃得滿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