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講】_淨界法師【首楞嚴王三昧】要義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五十講】(1 / 1)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109頁。癸一,明不變隨緣用。

從《楞嚴經》的學習,我們要慢慢地習慣把生命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心性,一個是相狀。一個是能變現的心性,一個是所變現的萬法。那麼這兩個應該怎麼去觀察才比較正確呢?就是“觀相元妄,觀性元真”。你要經常告訴自己,相狀是暫時的,那是緣生緣滅的;而你這一念心性的功德法才是永恒的。我們絕對不能夠為了追求一時的相狀而犧牲自己的心性,那就太可惜了。比方說,我們今天貪一個相狀,你可能會得到一時的滿足,但是你失掉了永恒的功德,劃不來的。所以,我們隻能夠假借這個相狀來開顯內心的智慧,開顯內心的慈悲。相狀是生滅的,但是這個生滅相狀過去以後,你留下來的是那種功德的增上,這個是恒久可以受用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什麼是永恒的,什麼是暫時的。你要知道你生命的目的,到底是要追求相狀,還是用這個相狀來開顯你的內心的功德。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當然,它的重點在心性,因為心性是真實的,相狀隻是暫時的。

我們看佛陀跟眾生麵對心性跟相狀的取舍。我們前麵講到雜染緣起。眾生是喜歡相狀的,愛著相狀,所以弄到自己背覺合塵,可以說障礙重重。這個都是我們自己的內心的世界把心性搞壞了。

我們看佛陀,他也麵對一個現前一念心性,這個跟我們是一樣的。但他怎麼去經營、怎麼去麵對這一念心性、表現出什麼樣的結果?我們看經文。

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無儘虛空;於一毛端,現寶王刹;坐微塵裡,轉大法輪。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覺明性。

身為一個眾生本具、諸佛所證的現前一念心性,可以說是通十法界的,在凡不減,在聖不增。但是我們把現前一念心性給糟蹋了,佛陀可不是。佛陀麵對任何境緣的時候,他是回光返照的。我們看佛陀是怎麼麵對這一念心性。

“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佛陀說,我在麵對生命的時候,我的態度是這樣:我是用“妙明”(妙明是能觀的智慧),我用我空法空的智慧。這個“不滅不生”是所觀的理性。用我空法空的智慧來觀照這一念清淨的本性,遇到任何事情我就是念念地回光返照,向內安住。這個時候會產生一個什麼效果呢?我是隨順於如來藏妙真如性這樣一個真實的道理,這個時候我就可以把如來藏本具的功德給發揮出來。如來藏有什麼功德呢?它是一個妙覺圓明,而且是像大圓鏡智,能夠“圓照法界”的功德。

佛陀回光返照,用清淨的智慧來觀照如來藏妙真如性的時候,把這個妙覺圓明、圓照法界的功德發揮出來了。發揮出什麼自在功德呢?在這個生命當中,我會出現兩種狀態:

第一個,“一為無量,無量為一”,這種理事無礙的境界。你看佛陀,於一念心,他能夠一念心性變現十法界的差彆。佛陀可以現出佛法界,在沒有因緣的時候佛陀可以現菩薩法界,佛陀甚至於可以現地獄法界,於一切法得大自在,說是“普門示現”。佛陀也可以把整個相收起來,“無量為一”,回歸到一念的清淨涅盤的心性當中。佛陀在心性跟整個外在的無量相,可以說是進出自在。這個是佛陀因為隨順如來藏。這是第一種自在功德。

第二個,“小中現大,大中現小”,這個講事事無礙。佛陀可以把最小的事相來顯現最大的事相,也可以把最大的事相來含攝最小的事相。後麵佛陀會講出來什麼叫“小中現大,大中現小”。

佛陀這種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是怎麼產生的呢?他的關鍵點在這四個字:“不動道場”。因為佛陀在因地的時候,麵對外在的動蕩環境,他內心向內安住,向內觀照,安住在內心的一念心性的“不動道場”,生起不迷不取不動的觀照,所以他能夠產生“遍十方界”。這個“遍十方界”是形容佛陀的心能夠遍照十方法界。在三千大千世界當中,哪一個地方下了多少的雨滴,佛陀都能夠悉知悉見。

那麼佛身呢,是“身含十方,無儘虛空”。佛陀的這個法身,含攝十方的無儘虛空,無有障礙。

“於一毛端,現寶王刹;坐微塵裡,轉大法輪。”這個是前麵說的“小中現大,大中現小”。“毛端”是在正報當中一個最小的事相,“寶王刹”是整個依報中最大的。佛陀的生命當中,可以把他身體一個最小的毛端顯出最廣大的依報的寶王刹。這個“寶王刹”就是整個三千大千世界。

能夠“坐微塵裡,轉大法輪”。微塵是依報中最小的,轉大法輪是正報中最大的。佛陀在虛空裡麵一個小微塵當中,能夠現廣大無邊的圓滿報身,來演說圓頓的妙法,以最小的依報來攝最大的正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我宗門弟子都在種梗 潮濕咬痕 退!假千金的道侶們賴上真千金了 我在迪迦世界造EVA 玩弄陰濕年下後,嬌美人無處可逃 我修改的簡曆都成真了 一宵半夏:司教授的心尖孕事 絕對權力 柯學世界中的忍者 直播反串:我一笑傾城,掰彎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