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多月的快馬加鞭曉行夜宿,丁偉一行人終於來到了大同城下。
看著巍峨的大同城牆,丁偉心中振奮,城牆上的斑駁痕跡告訴來此的眾人這裡的與眾不同。
作為邊關重鎮,大同處在大明跟蒙元交戰的第一線。
每年都不知道要經曆多少戰鬥,大明實力強大的時候還好說都是我們出去打人家。
那大同就是出征子弟的大本營,是所有後勤的集中地。
如果大明的實力不足以主動出擊的話,那這裡就是對抗異族的橋頭堡。
曆代大同總兵都是朝中有名有姓的武將擔任。
庸才不能來此任職,甚至可以說是庸才不敢來此任職才確切。
大同總兵麻貴作為西北邊軍三巨頭之一,絕對是大明數得上的勇將智將。
由他鎮守的大同可以說是堅如磐石,也正是有了他跟榆林總兵王越甘肅總兵鄭崇儉三人的存在。
大明西北地區可謂是穩如泰山,並且這幾年還經常的出關打包穀。
更是打的塞外的異族不敢來大明邊境撒野的存在。
三個人在塞外可是能止小兒夜啼的存在!
可就是這樣的名將鎮守的大同城,如今卻顯得有些風雨飄搖的感覺。
塞外突厥、西夏、遼國、蒙元、金國竟然聯合起來了。
派遣出了國內的高手配合大軍,大軍壓城兵臨大同城下。
這就造成了如今大同城的危機,不過異族大軍雖然給人一種大軍壓境的感覺。
但是他們可不敢真的直接動手,要知道榆林還有甘肅可是還有兩個猛人在那裡的。
他們要是真的敢在大同城動手,那兩個人絕對能讓他們無家可歸。
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那兩個人是真能乾的出來。
這幾年的反向打草穀就已經跟說明問題。
這幾年大明邊軍已經有了太祖時期的塞王出塞的那種感覺了。
當年大明太祖時期,每一年可都會派遣塞王帶兵出塞的。
這些塞王出塞可不是出來遊玩的,那可是真的會殺人的。
並且每一次的塞王出塞都會伴隨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每一次都是異族的血淚,反過來說這都是塞王們的功勳。
當年出塞的領頭人先是秦王,後來是晉王。
最後才是太宗皇帝親自出塞,從此以後塞王出塞這才消失不見。
這也讓異族們鬆了口氣,可是自從麻貴三人來到了西北之後。
事情又有了變化,消失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出塞巡邊竟然再一次的出現了。
這幾個家夥好像繼承了當年塞王出塞一般。
所過之處雞犬不留,牛羊馬更是毛都不留全部帶回。